自明年元旦起,含萊克多巴胺豬肉,將開放進口;對此,教育部日前宣布,各級學校營養午餐、供應膳食,一律使用具國產追溯標章的優質豬肉、牛肉食材,甚至強調會訂出罰則,確保師生吃到的是國產肉品,但進一步觀察可發現,想「阻擋美豬進入校園」,仍有3大問題待解。
現行食品產業高度分工,一項食品生產,往往經過數十道程序、需要原料五花八門。舉例來說,加工肉品經過裹粉、裹漿油炸等多道工序後,其實很難判斷肉品來源,而在成本考量下,不少團膳業者會把貢丸、炸排骨、獅子頭等再加工製品放入營養午餐菜色。
面對加工食品安全的高度不確定性,不少學校家長會憂學童未來誤食非國產肉品,紛紛召開臨時會明文規範學校膳食要使用國內豬肉,有的更直接禁用香腸、貢丸等豬肉加工品。宮保王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嘉鴻接受電訪時語氣顯得十分急促,表示自己正在趕往校園修改營養午餐食用準則的路上,本週至少要連趕五場。
面對爭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近期頻頻下鄉說明開放美豬後的溯源管理機制。衛福部近期多次強調,會強化溯源制度、日前也頒訂「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未來販售肉豬絞肉加工製品,都要標示肉源國。部分地方政府也祭出加強防範措施,如北市府就要求團膳業者簽訂切結書,若有使用豬肉加工品,需「自行」查察上游廠商原料來源,為自家膳食原料掛保證。
業者只能仰賴「標示」避美豬
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明信無奈表示,進口肉價格相對便宜,進入加工市場的機率較高,業者誤用進口豬肉的風險也相對較高。而且,目前政府食品稽查與溯源資訊揭露不完整,團膳業者僅能掌握上一手加工廠的資訊,肉品來源上游製造者說得算,「團膳業者也只能看包裝上的產品標示,其實跟菜籃族一樣沒保障」。
宮保王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嘉鴻更直言,地方政府食安把關手段形同把壓力轉嫁到業者身上,認為中央政府應建立源頭管理機制,落實加工業者載明食品原料出處。台灣雖然有CAS認證系統保證豬肉產地來源,但因成本相對較高,營養午餐費若不調整,業者壓力其實很大。有些較有能力的大型團膳業者,會在菜色出餐前採檢藥物殘留。不過,高嘉鴻也直言,加工品經過層層烹調,自主篩檢也很難確實檢驗出是否含萊克多巴安。
一線營養師則私下表示,醃肉排、獅子頭等半成品本來就難掌握,大多學校也沒有設駐校校營養師可以就近監督,業者多用「桶餐」方式將菜送到各學校,一個團膳工廠供餐好幾校、出上萬學童的餐,沒有人每天查察很容易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