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月薪6萬 vs 時薪1千的工作,你選哪一個?值得深思的故事:為何老闆常叫你做浪費生命的事

月薪6萬 vs 時薪1千的工作,你選哪一個?值得深思的故事:為何老闆常叫你做浪費生命的事

2020-09-15 17:39

月薪60,000元與時薪1,000元,你選哪一個?

 

我有一個朋友,剛從學校畢業要找工作,由於他對補教業很有興趣,剛好他的專長也是補習班會需要的,所以找的工作也都是補習班。

 

他在一間在當地有名的補習班投了履歷表,補習班班主任跟他面試,談得相當愉快,試教的結果班主任也覺得滿意,於是就進入下一階段,班主任跟他介紹未來的工作內容、合作方式,當然也開始談待遇。

 

這邊稍微跟大家小聊一下補習班老師這個行業,我們同樣是看到老師站在講台上教課,但老師的身份與給薪方式,大概可以分成兩種。

 

第一種就是時薪,時薪老師領的薪水就是鐘點費,上多少課,拿多少薪水。有上課時再到補習班,沒課時就是自己的時間。

 

第二種是時薪加月薪,時薪工作的部份就是上課的鐘點費,而月薪部份相對的工作,可能是補習班內的行政事務,像是招生的業務、學生資料的整理,有時候可能還會包含打掃倒垃圾這些工作。也因為薪水包含了月薪,所以基本上在補習班上班時間內,人就必須要待在補習班。

 

我朋友開始計算,用這兩種方式,每個月大概可以拿到多少錢。如果我朋友願意以時薪計算,他每週會有兩個晚上有課,每次上課3小時,每小時鐘點費1,000元。

 

如果是月薪,每週需要上課的時間也是一樣,但每週二到週五從下午2點到晚上10點都要在補習班上班,週六是早上8點到下午4點半。年終獎金則依補習班營運狀況。

 

我朋友的故事先停在這邊,我們先快快來幫他算一下這兩種選擇:

 

 

「不全然是由上而下的政策,反而是由下而上的凝聚。」長期研究台灣鯖魚的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呂學榮點出,正是因為南方澳的鯖鰺漁業得天獨厚,「當地漁獲幾乎都是鯖魚,而且都在當地拍賣,漁民能凝聚共識,這樣的條件是其他漁業難有的。」

 

南方澳港口採樣花腹鯖體長調查

 

南方澳法規管制十年

仍難擋鯖魚變小危機

 

南方澳漁民不只在鯖魚生長期、產卵期不出海,更因月圓會影響集魚燈的效果,慣例上,漁民會在每個月農曆十五日到十七日固定休漁,若再加上海象因素,「一年出海最多一二五天。」莊清旺估算。

 

只是,南方澳鯖魚捕撈即使有漁民自主節制,加上全國最嚴格的漁業管理辦法,被視為全台領先典範,十年下來也僅能勉強「守成」——雖能維持住產量,卻浮現「鯖魚愈抓愈小」的危機。

 

數字會說話。呂學榮研究團隊多年來對南方澳漁港捕獲的花腹鯖進行調查,○一年時,花腹鯖平均體長三十公分,到了一二年,平均體長僅二十五.七公分。體長變小,代表魚還來不及長大、繁殖就被抓捕,族群數量將會減少。

 

一三年訂定《鯖鰺漁業管理辦法》後,加強管理下,鯖魚大小雖逐漸回歸水準,但好景不常,二○年以後急轉直下,去年再降為二十六.九公分。

 

為何實施最嚴格的漁業管理辦法,依然擋不住危機?

 

呂學榮認為,近年鯖魚捕獲量減少、體長等問題,不盡然因過度捕撈,較大因素來自氣候變遷,漁獲下降的那幾年,台日韓的鯖魚都面臨一樣問題。

 

面對鯖魚體長變小的警訊,官方再收緊規定,漁業署今年起針對鯖魚進行總量管制,公告今年容許總漁獲量為九萬公噸,每艘船還有固定配額,且漁船間不允許移轉配額。

 

在 南 方 澳 漁 港 的 地 磅 站 , 行 家 站 在 高 台 上 看 著 一 車 車 的 鯖 魚 , 拍 賣 聲此起彼落。

在南方澳漁港的地磅站,行家站在高台上看著一車車的鯖魚,拍賣聲此起彼落。(攝影/陳睿緯)

 

搶救資源  管制升級立意良善

漁民挺永續卻憂配套不足

 

在新制下,一旦漁獲量達總容許量的九成,漁業署就可公告停止鯖鰺漁業於東北海區捕撈,若個別漁船達配額量的九成,政府也可命令限期停止捕撈。

 

「這個管制當然是為了永續。」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解釋,鯖鰺漁業對民生非常重要,漁民也會自主管理,發現魚體型太小就會停止捕撈;若市場價格過低,也盡量不捕撈,透過這些方式希望能讓生產量趨穩,漁民收益也會穩定。

 

不過,總量管制實行三個多月,南方澳老船長們至今仍議論紛紛,莊清旺形容:「就像把腳捆起來!」就連較能接受永續觀念的年輕船長,也有疑慮。

 

今年四十歲的林啟翔,曾在科技業工作,今年是他回鄉捕魚的第八年。作為年輕世代的船長,他關注漁業永續,願意遵守法規,也支持總量管制;但問題出在配套,「限縮漁獲量後,魚價能否跟得上?」他點出漁民常有的疑問,「在大月看到魚,要叫我們放過牠們嗎?」

 

畢竟,漁民以海為生,生計是最優先考量,採用扒網的船隊一個月成本最少一五○萬元起跳,政策不能單方面要求漁民犧牲,應拿出更能平衡生態和漁民權益的作法。

 

不只對總量管制有疑慮,對於受到最嚴格漁業管理的南方澳漁民而言,漁業署及海巡署取締非法捕魚的量能不足,也經常讓守規定的漁民感到不公平。

 

《鯖鰺漁業管理辦法》只管扒網和圍網船,四十五歲的船長李信良就說,南方澳的扒網船都受到管理,漁民也設立協會自治,但有些漁船不屬於南方澳,且使用會影響海洋底部的底拖網,「把地形都破壞掉,拖到魚都不見了,要再去處理已經太晚了!」

 

張致盛則重申:「以台灣海洋的狀況,一定要做轉型。」漁業署鼓勵漁民改變漁具、網具,在執法上,會與海巡署配合取締,依法規該懲處就懲處。

 

「如果對鯖魚的管理失敗,台灣整體漁業就崩潰了。」呂學榮直言,台灣鯖魚產業雖大,但面對挪威鯖魚的競爭,產業其實浮現危機,「捕魚文化若完全消失,反而是一種文明倒退。」

 

轉型永續漁業的挑戰,是人與大自然間的協調,儘管對逐漸收緊的漁業管制怨言不少,莊清旺仍抱持開放心態,「我們跟著趨勢走,跟著年輕人走,這樣才會進步!」這群漁民,並不排斥漁業轉型、永續發展的理念,他們在等待的,是更好的溝通、更周全的方法。

延伸閱讀
年薪450萬,不用孝親沒有房車貸,給老婆50萬零用錢被嫌小氣...理財分析:年存200萬養老夠用嗎
年薪450萬,不用孝親沒有房車貸,給老婆50萬零用錢被嫌小氣...理財分析:年存200萬養老夠用嗎

2020-09-15

45歲才學存股,退休教授把1千萬翻成4千萬,年領200萬股利:養兒不能防老,存股才行
45歲才學存股,退休教授把1千萬翻成4千萬,年領200萬股利:養兒不能防老,存股才行

2020-09-15

從「一個營業員之死」看證券業悲歌:業績達不到被罵,自己下單賠錢、客戶輸錢出氣,真不是人幹的
從「一個營業員之死」看證券業悲歌:業績達不到被罵,自己下單賠錢、客戶輸錢出氣,真不是人幹的

2020-09-14

57年泵浦大廠二代轉型,攻黃仁勳口中的AI伺服器散熱關鍵…台達電也主動找上門,營收、獲利創新高
57年泵浦大廠二代轉型,攻黃仁勳口中的AI伺服器散熱關鍵…台達電也主動找上門,營收、獲利創新高

2024-12-18

二十年磨一劍 鋒魁真空泵浦新機搶攻市場
二十年磨一劍 鋒魁真空泵浦新機搶攻市場

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