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球出現三位新冠肺炎二度感染的案例,除了代表新冠病毒一直有新的變異外,病患在染病後產生的抗體無法持久,也讓人對疫苗甚至藥物的效用產生疑慮,當新冠肺炎愈來愈走向流感化後,關於防疫作法、疫苗開發到檢測與新藥開發等產業會朝何種方向發展,也成為全世界關注的新議題。
這三個二度感染的例子,首例是出現在香港,患者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屬於不同病毒分支,因此確認患者是康復後再被感染,這也是全球首宗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被二次感染的文獻。
至於隨後發生在荷蘭及比利時的案例,比對兩個患者二次感染病毒株患者的基因序列,也都明顯出現差異,代表患者第一次產生的抗體強度不足以抵抗略為變種的病毒。
在今年2月新冠肺炎流行之初,前中研院長、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啟惠就預言,新冠肺炎的致死率雖然比SARS低,但傳染速度更快,將來很可能演化成如流感般的傳染病,不能掉以輕心。
翁啟惠當時的判斷,如今確實正逐步發生,最近衛福部長陳時中也提到,他先前提及新冠肺炎後續發展有幾種可能,包含流感化、和人類持續共存,或是和SARS一樣逐漸消失。根據目前的發展情況,流感化的可能性確實越來越高。
因此,當新冠肺炎朝流感化發展,也將對全球各國的防疫觀念與作法、疫苗的開發,甚至檢測試劑及新藥開發等作法,都會產生衝擊與改變。
二度感染風險存在 「佛系防疫法」破功
首先,所謂新冠肺炎流感化,主要意義是目前流感病毒的傳染已變成每年都會有,而且呈現夏季減緩、秋冬季再次上升的季節性變化;此外,流感每年都會流行不同的變異株,因此每年WHO(世衛)都要不斷追蹤確認並公布,讓全球17家疫苗公司可以及時生產當年可能流行的適合疫苗。
因此,當新冠肺炎二度感染的情況出現,似乎代表即使已感染過的人,仍有可能感染別種變異的病毒,例如目前流感也分A型流感病毒的H3N2亞型與H1N1亞型,以及B型流感病毒(又分「山形株」及「維多利亞株」兩種)等三類。至於新冠病毒目前已有六大變異,都可能造成未來二度感染的機會。
新冠肺炎流感化的趨勢,也將改變防疫的觀念與作法,例如過去部分國家採用「佛系防疫法」,如今似乎也變得沒有意義,因為佛系防疫認為不要採取積極作為,讓過半國民都染上肺炎病毒,讓抗體自然形成,之後就不會再感染,未來若二度感染的案例愈來愈多,佛系防疫的作法顯然就立即要「破功」。
對台灣來說,二次得病案例出現也有重大意義。過去有些人擔心台灣因為第一波感染人數少,擔心秋冬季來臨時會面臨比其他國家更大的感染危機,但如今看來,雖然台灣對防疫仍然不能鬆懈,但台灣並沒有特別危險,至於其他已經有許多國民染病的國家,也沒有特別安全,因為二度感染風險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