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杜拉克的第一本成名作並非是企業管理,而是討論極權主義興起的原因。
緣於對資本主義無法帶來平等,失望的群眾轉而面向法西斯。
編按:被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杜拉克,其實還是位社會生態學家,他關心個人在社會環境中的生存狀況,而管理則是用來改善社會與人生的工具。從他第一本著作《經濟人的終結:極權主義的起源》,到他獨自完成的最後一本《正常運作的社會》,貫穿一條抵制極權,捍衛個人自由尊嚴的軸線。
有感於這些著作放在現今社會,仍有它歷久彌新的洞見,博雅出版社特別重新審定出版。這裡摘錄彼得.杜拉克出版於一九三九年的成名作《經濟人的終結》,他分析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為何誕生如希特勒之法西斯極權主義,在當代貧富差距擴大時,這是穿越八十年而來的警惕之音。
舊秩序瓦解了,世人卻無法從舊基礎中建構出任何新秩序。結果就是一片混亂,絕望的群眾只好求助保證會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的「魔術師」——在讓工人獲得自由的同時,又讓企業家「當家作主」;提高小麥價格的同時,又能讓麵包變便宜;帶來和平,也帶來戰爭的勝利;要什麼有什麼,人人願望都能實現。所以群眾投向法西斯主義的懷抱,正是因為它矛盾且不可能。
群眾的絕望,就是了解法西斯主義的關鍵。不是「暴民造反」,也不是「無恥宣傳的勝利」,而是舊秩序瓦解又缺乏新秩序造成的徹底絕望。
群眾的絕望 令極權興起
資本主義信條,是頭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利益動機有正面評價的信條,認為它能讓理想的自由平等社會自動實現的信條。
資本主義發展了一百五十年到二百年,我們也到達物質經濟舒適的高峰。但我們都知道,經濟發展不會帶來平等,甚至連「機會均等」的形式平等都沒有。
這個事實,也摧毀了二十世紀初歐洲人對資本主義作為社會制度的信仰。而且,信仰破滅的不只是無產階級,還包括獲得最多經濟與社會利益的中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