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曾被黨內大老攻訐…妻子一度哭求「別再當總統了」!李登輝坦言:當總統12年,每天都在戰鬥

曾被黨內大老攻訐…妻子一度哭求「別再當總統了」!李登輝坦言:當總統12年,每天都在戰鬥

書摘 / 李登輝

政治社會

今周刊攝影團隊

2020-07-30 20:00

李登輝,一個台灣近代史上內外皆知的名字,也是台灣政壇上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

1923年生於台灣日治時期的地主之家,李登輝並沒有因為富裕的家境而變得養尊處優,反而因為過早的自覺讓他從年少開始便苦於自我的追尋,這些思考生死的痛苦掙扎,最終都在他今日回首時,成了成就他今日之我的養分。

今年已年屆97歲的李登輝,2011年底曾接受過大腸癌的手術,出院修養半年之後,便於2012年4月,秉持著「現場主義」的信條,展開了屬於他的環島「生命之旅」,決心用自己的雙腳走遍台灣的每一個角落,用自己的雙眼好好看看台灣的美好與不足,也用自己的耳朵直接傾聽人民的聲音。

2013年,他在旅途中因為身體不適,又動了椎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可是之後他還是造訪了綠島。這樣的堅持背後,是什麼在驅使著他呢?

 

我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常常去台北郊外爬鄰近淡水的觀音山,在總統任內也曾跟妻子、媳婦以及孫女一起爬上去過,經過一番辛苦才總算登上山頂,那裡是非常狹隘的地方,四面都聳立著險峻的山崖,只是站著不動就會覺得很危險,恐怖到令人膽顫心驚。

 

在這樣危險的地方,沒有人會來搭救,一切只能靠自己,所以當時的我切實感受到,立於權力頂峰的總統之位,正如同站在觀音山山頂上一樣。

 

最高領導者必須具備忍受孤獨的力量,但因為人類是弱小的生物,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會一再受到失足落谷般的心情驅使,在這種時刻能賜予力量和勇氣的就是信仰。

 

在自己所不及的高處會有神來相助,這樣的信仰會在左右國家命運的領導者身上,轉變成一股支持他面對孤軍奮戰的強大力量。

 

在我擔任總統的12年間,每天都在戰鬥,對內我必須和陳腐的統治階級爭鬥,對外則有來自中國的問題。

 

當我面對這樣艱難的情況時,我一定會把《聖經》拿在手上,然後先向神祈禱,再隨意翻開《聖經》,閱讀手指所指之處,從自我解讀之中找出神的教誨。舉例來說,曾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情。

 

 

1988年蔣經國總統逝世,由身為副總統的我繼任總統,1990年當屆任期結束,國民黨內部為了是否讓我繼續擔任總統和國民黨黨主席的問題而發生劇烈的爭吵。本來就沒有政治野心的我,從沒想過政治鬥爭這種東西會是如此激烈,所以在這鬥爭的漩渦裡感到全然的困惑。

 

於是我翻開《聖經》,那一頁是〈以賽亞書〉的第三十七章三十五節,記述內容如下:

 

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

 

讀完這句話,我的心就安定下來了,因為「如果這是神的旨意,那麼不管再怎麼辛苦,也要為台灣和下個世代來打拼」。

 

然而,痛苦的並非只有我一人,某一天當我回到家時就看見妻子正在哭泣,因為妻子看到報紙和黨內大老們都用過分的說法來攻擊我,所以妻子也心疼地請求我:「別再當總統了吧。」

 

可是,對於我所身負的使命是不能半途而廢的,所以我和妻子一塊努力祈禱後,便隨意翻開《聖經》,兩個人一起閱讀,然後就有了「神的旨意如此,就聽從神的旨意吧」的共識,心也隨之安定下來。

 

▲1949年李登輝與曾文惠在臺灣大學溫州路宿舍前的結婚照,當時李為臺大農經系助教(照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當然,要信仰什麼神是每個人的自由,我是基督徒,所以與主耶穌長伴左右,但不管是基督教還是佛教都無妨,又或者像是《武士道》這樣的道德規範也可以。開始擁有信仰才會擁有強大的信念,在這層意義上,也可以把信仰說成是一種哲學。

 

信仰也好,哲學也好,自己如果沒有在從政的路上秉持著超越政治的「某種東西」,就會缺乏使命感,而且實踐的能量也會衰退,我發現近來的領導者似乎就有這種趨勢。

 

為「公義」殉道

 

「公義」是我們要求領導者的另一大條件,所謂「公義」即公眾之義,也就是正義。

 

在《舊約聖經》裡,有一個〈彌迦書〉是關於先知彌迦出現在摩利沙村的故事。

 

彌迦原本是農民,而農民階級在二千七百年前的當時,是猶太人社會中備受欺凌的壓榨階級。換句話說,社會正義並沒有得到實現,因此,彌迦成為先知並開始闡明「公義」,〈彌迦書〉記載的就是完全適用於現代的普世真理。

 

以下就是〈彌迦書〉第二章一節到三節之前的描述:

 

禍哉,那些在床上圖謀罪孽造作奸惡之人,天一亮就因手中握有力量而行之。

 

他們貪圖田地就占據,貪圖房屋便奪取,他們欺奪人們的房屋,搶奪他們的產業。

 

因此耶和華說:我籌劃災禍降予這些人,使其不能自救,你們再也不能昂首而行,因為這將是災難之時。

 

〈彌迦書〉其實就是在說明「人類究竟該怎麼活」的這種本質問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牧師的前美國總統吉米.卡特,也曾在他的總統就職演說中不時引用〈彌迦書〉,他說:「身為總統的我,身上被賦予的唯一義務就是貫徹『社會正義』。」

 

 

就算已經不再是總統了,卡特還是在為世界的「公義」日夜奔走,「人上之人」就是這麼一回事,必須具備為「公義」殉道的心理準備和氣概,才能真正發揮領導能力。

 

關於公義,不只是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或儒家等等,所有的宗教和哲學都在談,雖然依據時代不同會有各種不同說法,也有多元的解釋,但是對於追求社會正義這一點卻是完全沒有改變,無疑是永遠的真理。

 

可是綜觀現在的世界領導者們,我慢慢覺得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對公義失去了正常的感覺,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我從1988年首次登上「總統」這個台灣最高權力者的位置以來,從未執著於權力,腦中有的只是「為國家」、「為人民」,只要出現比我有能力的領導者,我隨時都可以讓出總統的位置。

 

正因為如此,2000年3月18日,執政黨的國民黨在總統選舉中敗選,由民進黨的陳水扁當選時,我為台灣的未來感到歡喜,因為出現了40多歲的年輕領導者來接替年近80的我,所以在政權轉移之後,我也主動協助新的政權。

 

我相信公義非得是如此不可。

 

(圖片來源:今周刊攝影團隊)

 

作者簡介_李登輝

台灣前總統,農業經濟學者。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拓殖大學榮譽博士。因終戰之故中途從京都帝國大學農學系退學,進入台灣大學農學系,畢業後於台灣大學擔任講師,曾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留學,擔任過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顧問與台灣大學教授。1971年加入國民黨,1972年入閣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歷任台北市長、台灣省政府主席,1984年由蔣經國總統指名為副總統,1988年因蔣經國逝世而繼任為總統,1996年當選台灣首屆直選總統,2000年任期屆滿卸下總統職位,2007年榮獲第一屆後藤新平獎。
 

本文摘自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

 

延伸閱讀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