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發起募資,要向國外說明台灣價值,達成一天之內達標的創舉,有讚賞也有批評。可貴的是,這項行動還體現了民主、開放與效率。此刻不需要超級英雄,而是更多的實踐者。
世界衛生組織譚德塞幹事長在國際社會指控台灣種族歧視攻擊的言論,掀起國內軒然大波。群眾募資網站馬上有動作,由聶永真、阿滴、志祺七七等人,發起集資刊登《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台灣人寫給全世界的一封信」,短短十五.五個小時就達標超過千萬元,累積二六九八○位民眾的支持,真的令人感動。群眾募資的魅力,就是透過群眾的力量來達成群體所在乎的某種價值實踐。也許我們經常在不同政治議題下會有不同意識形態,但在面對困境時,所有人能團結卻是最大的力量展現。
但沒有一個行動會是完美的,過程當中有很多人提出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民間發起的言論是否具有「台灣人」的代表性?以及在複雜的國際外交環境中,內容文字的適用性與要如何呈現才能達到目的?還有在現在紐約疫情嚴重狀態下,還有哪些相關媒體具有類似影響力也可以考慮等。
雖然中間夾雜了少數惡意攻擊,或是冷言冷語的不屑態度,但我們身處在假訊息和惡意攻擊最密集的台灣,我非常佩服執行團隊的包容力與面對輿論的抗壓能力,這些熟悉網路生態的提案人用非常有智慧的方式面對:群眾提出的問題,用群眾的方式解決。短短一天,就做了最好示範。組成一個沒有位階、專業平行的無償募資團隊,包含文案、語言、行銷、社政、法律、外交、設計、社會學等專業領域的人才,也納入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顧問,避免專制與看法單一。並馬上改變原本作法,用開放態度,重新提出兩套版本文案在網路上讓大家提出意見,並透過平台以共創方式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