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為「回歸專業」,在一個月內更換五名公營事業董座,但想徹底扭轉「人事酬庸」陋習,政府除了大刀闊斧換血外,也應建立公開透明且標準一致的遴選機制。
過去一個月來,台灣自來水公司、桃園航勤公司、華儲公司、華夏航科董座相繼換人,若加上桃園機場公司董事長王明德於二月中被行政院批示「不延任」,農曆年後已有五家國營事業與官股企業經營階層出現異動。
一口氣換掉五位董座並不尋常,且掌握人事任用權的行政院長蘇貞昌,第一時間未對外說明決策緣由,僅由匿名人士分析此舉是希望「尊重專業」,未來將盡量避免安排政治人物擔任官股企業董事長,外界因此以「破除酬庸」,正面解讀這次人事整頓。
但由於五位離職者皆與桃園市政府或民進黨新潮流系有淵源,黨內仍出現質疑行政院決定官股董座去留標準不一、具針對性的聲浪。
例如:民進黨前立委、新潮流系要角段宜康,在臉書上發文:「當你以為聲望高到可以不講是非;當你以為權力大到可以為所欲為;當你忘了這個位子也是別人給的,我們就等著你來道別。」就格外引人聯想。
行政院自由徵才 難逃政黨控制、酬庸批評
三月二十四日,蘇貞昌公開解釋相關人事案的考量因素以後,桃園航勤公司前董事長郭榮宗便不滿遭指任內造成公司內亂、汽車撞飛機,出面反擊蘇貞昌「以不存在的事實抹黑我與桃勤」,並爆料自己是在二月二十八日接獲交通部長林佳龍簡訊,才知道自己被撤換。
先不論這一批被汰換人士的專業素養與經營績效如何、是否值得留任,行政院宣示未來將以「尊重專業」、「拒絕酬庸」為原則,安排國營事業與泛公股企業人事,無疑是具有高度正當性,且符合主流民意期待的作法。畢竟絕大多數政府掌控的企業如中油、台電、華航,業務都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且經常必須配合政策,任命經營者理應優先考量公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