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花蓮市國福里的撒固兒部落社區中心,一首撒奇萊雅族的古語民謠正緩緩飄出。矮房內,是部落傳統竹筒織布的教室,幾個老人家專注聽著年輕人的指示,規律拉扯竹棍,「砰、砰⋯⋯」,將色彩鮮麗的捲線交纏成古老紋路。
指導織布的Kala是部落裡唯二記得竹筒織布這項傳統手藝的人。二○一九年,三十二歲的他從竹科搬回故鄉花蓮,擔任全職照顧服務員,並向耆老學會了這項即將失傳的手藝,每到下午,便和老人家們一起幹活。
攜手中央 長照資源進到縣內每個角落
「這幾年,我們把部落年輕人找回來,組成團隊,與部落老人彼此照顧。和一般長照不一樣,我們把照服員變成學生,跟著老人家的生活步調走,復育小米、織布、學族語,踏出硬邦邦的空間;去山上、田裡,老人家也像活起來了。」花蓮國福撒固兒文健站(原住民文化健康站)負責人李逸偉說,目前社區已有六名領全職薪水的照服員,是過去前所未見的「盛況」。
- 文健站:中央編列10億預算於全台擴增文健站, 並將照服員薪資提升到3萬3000元。
過去兩年,花蓮縣的長照問題逐漸受到縣府重視,這些青年也透過中央和縣府協力合作,有了回家的機會。
一九年,花蓮縣政府積極整合跨局處資源,落實「一社區一據點、一福氣站」以及「一部落一文健站」政策,並配合中央原民會與衛福部持續挹注的資源。如今,花蓮縣一七六個村里,已建設了二一○個社區照護據點,並深入原民部落及交通不便的南區偏鄉。
「我上任第一要做的是,孩子照顧好,婦女照顧好,老人照顧好。這兩年我們無論是老人關懷據點、福氣站、文健站,都希望不斷提高普及率,就是希望老人家能夠走出來,也讓年輕人放心外出打拚。」花蓮縣長徐榛蔚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解釋。
據內政部統計,花蓮縣一九年老年人口比率逾十六%,是台灣老化最嚴重的縣市之一,對老人健康生活照護的需求相當殷切;而徐榛蔚自認,基於「母性」本能,她又比前任縣長、丈夫傅萁,更重視社會福利政策。
除了廣設關懷據點外,徐榛蔚也爭取工業局計畫補助,在七十個據點設置能夠量測血壓、身高體重及檢測老人衰弱狀況的「智慧寶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