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萬多例登革熱確定病例,陡降到隔年只剩七百多例,這是台灣在二○一六年的登革熱防疫成就。而這次防疫成功的案例,也讓現年七十三歲、曾任國家衛生研究院代理院長的余幸司,在今年(2019)獲得素有醫界奧斯卡之稱的「特殊醫療貢獻獎」肯定。
這場堪稱經典的案例,也吸引包括位於東南亞疫情流行區越南巴斯德研究所的注意,來台尋求合作,連過往防疫經驗較台灣先進的新加坡,也因為台灣科技防疫的經驗而來考察,余幸司興奮表示:「二十年前是我們去那邊取經,現在是我們有技術,新加坡來取經。」
過去一提到登革熱,大家往往會想到衛生所人員全副武裝在大街小巷噴藥的畫面,只不過在國衛院的策畫下,一六年防疫作戰已經全面開始科技化!國衛院透過在台南、高雄等地裝設誘卵桶監測病媒蚊變化,取代一直以來台灣仰賴的布氏指數(在家戶附近找容器)測量病媒蚊密度。回想當時為了說服政府改變,余幸司需要時常前往台北開會,「尤其是科技會報的時候,大家會批評,要是沒用怎麼辦?」
還好,最後不但成功說服政府改設誘卵桶監測,在余幸司的計畫下,國衛院也製作出了地理資訊系統(GIS),讓防疫人員能夠即時監看病媒蚊分布、病例分布圖,甚至透過演算,還能進一步預測未來疫情可能的擴散範圍。
另外,國衛院也新增被稱為「海豹部隊」的專業團隊。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解釋,疫情發生時,海豹部隊會在地方政府噴完藥後,檢查誘卵桶看該次噴藥是否有成效,設立完整的檢核機制。而針對過往人力無法觸及的地方,國衛院也與台灣無人機製造商經緯航太合作,派出無人機、下水道機器人掃描過去可能漏掉的區域。
過去,第一線的防疫作法通常都是有確定病例後,再透過地方衛生所地毯式噴藥消毒;但是這些較為落後的技術,已經無法面對一五年開始猛然湧現的登革熱病例。一五年,南台灣遭遇近二十年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根據統計,當年全台四萬三千例登革熱確定病例,比一四年暴增近兩倍,其中高雄市一萬九千例,台南市更達兩萬兩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