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南北房價相差高達6倍 「遷都高雄」能讓房價回到合理水準?

南北房價相差高達6倍 「遷都高雄」能讓房價回到合理水準?

2019-05-15 13:35

這兩天高雄市長韓國瑜拋出一個議題,若是自己當選明年總統,仍會在高雄上班,雖然他沒有說出「遷都」這兩個字,但是長期南北發展失衡,遷都一直是個討論中的解方。

遷都真的可以翻轉過去重北輕南的國家發展態勢嗎?遷都真的有這麼困難嗎?這些問題若能好好釐清,可能比目前多如牛毛的政治口水更有意義。

 

前一陣子臉書上流行挑戰10年的遊戲,有人進一步延伸到挑戰20、30、40年不同時間點的各式各樣歲月痕跡的變化,包括城市房價的變化與比較。

 

因此諸如這類的挑戰,讓大家感受最深的並不是歲月在臉上留下的皺痕,反而是南北房價的變動,除了讓大家有生不逢時的感嘆之外,就是同樣在一個台灣,台灣頭與台灣尾房價竟然出現了天壤之別。

 

民國60年代初期,高雄市住宅大樓一坪單價約3.3萬元上下,同時期台北大樓每坪也不過3.5~3.8萬元之間,南北房價相差無幾,頂多只有15%的差距。但是經過40年的滄海桑田,現在南北房價竟然拉大到五、六倍之多。

 

重北輕南的結果 房價有天壤之別

 

何以至此,很多人可能會將問題簡化為:政府長期重北輕南。不只是重大建設北部優先,更重要的是中央包括總統府及行政院各部會都是設在台北市,有形及無形的資源都是挹注在台北市,因而形成所謂的天龍國現象。

 

拿台北豪宅跟高雄豪宅來比較更是誇張,實價登錄上台北最貴豪宅每坪299萬元,高雄最頂級豪宅單價則還不到其零頭99萬元,差距真的不可以道里計!

 

當然,在簡化既有問題的前提下,也有人提出簡化版的解方,那就是遷都,事實上,這個議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提出,2016年小英總統剛當選時也有人提出,但命運都一樣,最後不了了之。

 

目前人氣最高的韓國瑜間接式的拋出遷都議題,真的值得中央政府好好再來思考這個既嚴重又嚴肅的課題。

 

歷史上有很多國家把首都或行政中心從某城市遷到另一個城市,特別是在古代,由於政治環境的不穩定、以及遷都成本遠低於現代,因此遷都比較多見。

 

過去遷都通常是基於戰亂、朝代或政權的更替,或者領土的變更與擴大,原首都的某些機能喪失,或是原首都過於擁擠等等因素,甚至有為了平衡地區發展而遷都。

 

最近的例子是,1990年兩德統一後,德國由原西德時的首都波昂遷回柏林,就是基於政權及領土的變更而遷都;更早的是,巴西為了促進內陸地區的發展,於1960年由里約熱內盧遷都到現在的巴西利亞。

 

看來遷都並不是萬萬不可能的事,而且站在現實面來看,我國若是可以遷都,還真的有諸多好處。

 

一、可平衡區域發展

 

這是主張遷都者,或是台灣若真的要遷都最主要的考量,著眼於扭轉過去重北輕南的發展態勢,讓人口不要過度集中在大台北地區,巴西當年之所以遷都,主要也是著眼於這般的考量。

 

二、紓解台北的高房價

 

台北市地狹人稠,加上主要中央部會都設在台北市區內,在就業機會、生活機能與交通等重大建設都匯集在台北的情況下,三千寵愛集於一身,自然形成了一個天龍國效應,房價不斷創新高,而且是居高不下。

 

若能遷都,當然某種程度可將支撐房價的人口因素抽離掉,進而來緩解高房價的壓力,高達16倍左右的房價所得比,自然有機會回落到較合理的水準。

 

三、創造就業機會及創造新商圈

 

藉著大量公務人員的遷移,可帶動周邊相關生活機能的發展,甚至可形成新的商圈,進而創造當地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也是很實質也很容易看得到的遷都正面效應。對於近年來人口持續外移的高雄而言,更補足了人口缺口。

 

四、形式上政治解嚴的象徵

 

台灣雖然政治上解嚴很久了,但是在很多意象上都還沒解嚴,最典型的就是總統府,從國民黨時代就一直延用日據時代的總督府,這是很多主張遷都者很在意的地方。一旦遷都,我們就可以有自己設計規劃、在地本土味的總統府,不用被歷史的框架給束縛住,達到真正政治上的解嚴。

 

儘管遷都有這麼多的好處,但為什麼過去一再提議都不了了之呢?最主要還是卡在下面幾個障礙上面。

 

首先,遷都議題很難形成共識。有人主張遷都,就一定有人反對,特別是很多公務員可能就會跳出來反對,如何形成共識很重要,否則光這個議題就有得吵了。明年總統大選,或許就可以同時辦個遷都公投,測試一下民意。

 

再來,若是達成共識決意要遷都,要遷到哪裡?高雄當然會說選我最好,台南也會說選我、選我,台中會禮讓放過嗎?一定又是大家搶破頭,這樣一來也難免的又要吵上一陣子!

 

最後,土地哪裡來?經費哪裡來?畢竟遷都是個艱鉅的工程,這些問題都不是喊一喊就可以有答案的,也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解決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所提出的反對理由也是真的。

 

所以說遷都是個好的議題,但是知易行難,若要讓此議題成真,就該先在總統府或中央層級先成立一個遷都規劃小組,從長計議,等個五年,甚至十年後,一切都規劃成熟了,社會也形成一種共識,到時再來遷都也不遲!

 

兩隻小金雞怎誕生? 轉型起步是找出「直客」

 

緯穎從緯創眼花撩亂的轉投資事業內脫穎而出,主要是受惠於雲端服務商機崛起,經營資料中心有成,業務大爆發;緯軟創業團隊,成員多來自資策會與IBM,二○○○年時緯創才參與投資並重組經營團隊。兩隻金碧輝煌的小金雞一個從內部衍生,一個來自外部投資,成為緯創眾多轉投資中,率先浮上枱面的企業。

 

其中,規模與成長都很驚人的緯穎,更獲市場重視。今年前七個月,緯穎營收已達九八一億元,接近千億元規模,光是今年上半年就賺了近兩個資本額,能有如此亮麗的表現,主要來自於過去需要轉一手的客戶紛紛變成「直客」,譬如臉書、微軟等大廠,過去向惠普、戴爾買伺服器,但如今直接跳過品牌商,向製造廠緯創下單。這樣一來,緯穎做的是「客戶的客戶的生意」,難免衝擊到現有緯創客戶的利益,六年前,緯創決定將緯穎切割成為獨立公司。

 

「切割公司」這件事,對林憲銘來說,不僅經驗豐富,甚至可以說就是他四十年職場生涯中曾經面對的最大試鍊。二○○一年,宏碁品牌本業發展不順,轉投資又狀況連連,宏碁董事長施振榮決定展開世紀分割案,將原本由總經理林憲銘負責的品牌與製造一分為二,品牌歸宏碁王振堂主導,至於製造代工則歸緯創,由林憲銘負責。

 

宏碁神切割 兄弟明算帳 他壓力大到牙齒掉光

 

當時林憲銘壓力很大,因為分家後,宏碁親兄弟明算帳,開始大量分散訂單到其他公司,緯創未必分得到好處,必須想辦法尋找新客戶,才能填補空下來的產能。

 

有一次,林憲銘國中同學、蔚華科技及金麗科技前董事長陳有諒想約吃飯,結果林憲銘說他沒辦法去。「我的牙齒有問題,現在只能吃稀飯。」原來林憲銘為了事業,拚到身體出狀況,連牙齒都掉光了。

 

當時,林憲銘為了拉攏美國客戶,每個月至少飛美國一趟,每次都在周末搭晚班飛機,凌晨到美國,緊接著開始整天與客戶、員工開會的行程;開完後,他再搭晚班飛機回台灣,清晨回到台灣直接進公司上班;換言之,等於有三、四個晚上都無法在床上睡覺。這種拚搏的日子整整持續一年多,林憲銘身體承受不了,狀況百出,最嚴重的是,整排牙床、牙齒都壞掉,全部換上假牙,至今十多年來,他還要不時回診所補牙與保養。

 

不過,林憲銘的努力有了回報,緯創總算安度難關,一路披荊斬棘,如今已然茁壯成為年營收超過八千億元的大集團。十幾年來,當年分家後的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已經鞠躬下台,更早獨立出去的明基、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也因健康逐漸淡出;當年施振榮手下三名大將,只剩林憲銘仍然活躍,而且到現在,仍和施振榮保持良好互動,每年過年都到施振榮家裡拜年。

 

其實,個人電腦早在十多年前就走向成熟,但是要如何轉型,讓大船轉彎,是每一家電子大廠的必修課。林憲銘自己也很清楚,在內部不斷對主管強調:「投資未來一定是必要的,不冒險才是企業經營最大的風險。」這個觀念深植林憲銘心中,源自於施振榮不斷地耳提面命,尤其眼見宏碁發展過程中,幾番劇烈的浮沉歷歷在目,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宏碁在二○一一年解除執行長蘭奇職務,一三年王振堂請辭,引發經營團隊大改組,施振榮回憶,那時最令人不滿意的,是宏碁在個人電腦業務很好時,沒有把賺的錢留下來做長期投資,當個人電腦榮景不再,也已無力再投資新事業。「當時宏碁將獲利都分紅給主管和員工,犧牲公司必要的轉型,直到今天,宏碁都還在承擔當時的後果。」施振榮說。

 

各產業連結 押寶分散風險 新事業還需時間等待

 

看著兄弟登山所遭遇的困境,帶著緯創轉型的林憲銘自然是點滴在心頭,他透過轉投資,建立與各種產業的臍帶連結,分散押寶風險;除了往液晶電視、智慧手機等擴展,轉投資領域還觸及數位學習、資源回收及智慧醫院等新市場,轉投資公司更超過二百家。

 

與林憲銘共事三十多年的緯創稽核長林銘瑤說,所有新事業都需要時間。「大家看到斠面上的公司,但很多新事業都還在燒錢!」對林憲銘而言,小金雞固然閃耀,但諸多仍處於摸索學習的轉投資事業,才是他念茲在茲的。

 

林憲銘一直是個沉得住氣、能夠忍耐到最後的人。○九年,緯創經過多年沉潛,獲利開始出現明顯成長時,他曾對員工說過一段自己的心情:「或許,光明總是比你想像來得慢。但是,施先生(施振榮)給我的啟示,就是要比氣長,要忍才會贏!」他就好像是日本知名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夜鶯不啼,他便耐心地等到牠啼。

 

林憲銘不僅有德川家康般的耐性,緯創龐雜的轉投資,當然需要時間來換取績效,只是隨著緯創規模擴大後,內部管理更加複雜,林憲銘除了投注強大的耐力,更需要果敢決斷的能力。

 

今年三月,緯創內部發生重大違規事件,承接蘋果訂單的部門,發生資料與數據不確實的情況。事件一發生後,緯創立即停工調查,結果確實有主管錯用資料,林憲銘立即果斷地請八位相關人員離職,其中還包括廠長級主管。拜此明快地完成調查與處置,蘋果沒有再嚴厲追究。

 

一位和林憲銘共事多年的員工說,泛宏碁集團那麼多高階主管,林憲銘是少數沒有負評的人,而且他不只與高階主管來往,對基層員工也很關心,很捨得給員工薪水與紅利。「他有親和力,是比較真心對待員工的那種主管。」

 

林憲銘從小在台南長大,父親在亞洲航空公司工作,收入不錯,但祖父幫人家作保,遭人追債,導致家道中落,林憲銘很早就一肩扛起家中經濟重擔,儘管如此,他對錢財卻看得很開。

 

二○○四年緯創出現虧損時,他對員工說,公司不賺錢,他就不領薪水,結果整整一年不支薪,直到公司賺錢;他與從事教職的太太一直都是捐錢大戶,對許多慈善機構很大方,有一年,林憲銘太太在尾牙就提及,她已經把老公前一年的薪水和紅利都捐出去了,讓員工相當佩服。

 

林憲銘夫妻不僅自己捐錢做公益,緯創也成立人文基金會,每年從盈餘提撥一%到一.二五%,約四千餘萬元,作為基金會的經費。但是,近幾年緯創獲利不穩定,基金會經費不足時,全都是林憲銘自掏腰包補齊;例如一五年緯創稅後純益僅一三·三億元,照規定,提撥僅一千多萬元,不足的二千多萬元,林憲銘就全部認下來。

 

與林憲銘是國中同學、又曾為宏碁同事的陳有諒,覺得林憲銘有台南子弟勤勉苦幹的精神,這是企業要經營成功的基本條件。今年六月,林憲銘邀請他擔任獨董,從不同領域給予公司經營上的意見,原本已退居二線的陳有諒,看到老同學還在努力打拼,直呼不容易,認真帶著一堆資料回去研究。「緯創是很大的集團,營業額八千億元、轉投資兩百多家公司。我得花一些時間,才能把公司搞清楚啊!」

 

林憲銘圓滿交棒黃柏漙 傳承進行式 眾人關注

 

看著緯創這幾年的表現,施振榮除了直誇林憲銘做得很好,也提到宏碁當年分家時,很多人才分到緯創。「宏碁的DNA,在緯創是最深厚的;反觀宏碁的文化,則被蘭奇淡化掉了,現在需要一點一滴再重建起來。」

 

不過,施振榮也強調,宏碁如今已是第三代的陳俊聖當CEO、佳世達的陳其宏也是第三代,泛宏碁的傳承是現在進行式;今年施振榮辭去緯創董事,而六十六歲的林憲銘也把緯創CEO交給黃柏漙,專任董事長。「交棒是企業必走的路,面對產業變革的轉折點,交棒傳承是一定要的。」台灣科技業的傳承風起雲湧,緯創能不能走出更好的未來,想必科技圈都在看。

 

林憲銘

六十六歲的林憲銘已將緯創CEO位置交給總經理黃柏漙(左)。

 

緯創

▲點圖放大

 

林憲銘

出生:1952年

現職:緯創、緯穎、緯軟等公司董事長

經歷:宏碁電腦總經理、宏碁資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學歷: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學系

延伸閱讀
鴻海財報「三率三降」 郭董這樣回答
鴻海財報「三率三降」 郭董這樣回答

2019-05-15

首度移師高雄卻被爆現場不到千人 春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首度移師高雄卻被爆現場不到千人 春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2019-05-06

買房子房貸怎麼選?小心3大貸款陷阱 恐讓你荷包大失血
買房子房貸怎麼選?小心3大貸款陷阱 恐讓你荷包大失血

2019-04-30

如果高雄賣菜郎韓國瑜成了總統候選人 還能靠口才閃躲中台關鍵問題嗎?
如果高雄賣菜郎韓國瑜成了總統候選人 還能靠口才閃躲中台關鍵問題嗎?

2019-04-15

老謝:高雄人許自己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老謝:高雄人許自己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201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