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貴美子並未歸化為日本國籍,而是繼續保持中華民國國籍。
她父親過世後,母親建議過她很多次歸化日本國籍,不過她並沒有接受。
「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不想這麼做。但也不是因為有什麼原因,其實要歸化也不是不行……。」
只是,從余家麟那代開始,余家幾乎就完全與臺灣斷絕了聯繫。N H K電視臺為了製作《家庭歷史》(ファミリーストリー)節目,委請周子秋協助調查。周子秋是居住在日本的客家人,著有《日本客家述略》一書。周子秋與余家麟並不相識,不過表示「若是為了客家同胞」,願意盡全力從桃園市方面尋找線索。
目前,整個臺灣約有數千民的余姓人士生活,余貴美子的祖父余家麟的出生地桃園,則有一處叫做「桃園市余姓宗親會」的組織。在臺灣,余姓宗親會分別設有市、縣級別的機構,也有臺灣整體的宗親會。每隔幾年,他們也會舉辦一次世界大會。
我為了與桃園市余姓宗親會的人見面,從成田機場搭機前往桃園國際機場,再從那搭了約三十分鐘的車。一來到客家人口眾多的地區,打著「客家菜」名號的店鋪招牌便會頻繁映入眼簾。
桃園市余姓宗親會擁有一座氣派的二層樓房,聽說現在他們準備改建成四樓的豪華大樓。這些資金全都是住在桃園的客家人所捐贈的。
接著,我跟桃園市余姓宗親會的名譽顧問余遠新,打聽到了當初他們在幫余貴美子尋根時的小故事。
「中國在命名時,講求『輩分』。也就是人們會在同代兄弟姊妹的名字中,放入一樣的文字。而客家人特別注重這種『輩分』,所以我們宗親會就從余家麟名字中的『家』字作為線索,翻找族譜,最後在北部桃園至新竹一帶,發現了一個可能與他們有關的家族。」
而那就是余貴美子的家族。我拜託余遠新給我看看《余氏大宗譜》。這個大宗譜分成了上下兩冊。對於余姓宗親會的人們來說,這個族譜的重量,除了顯示自己延續的根源,還包含了過去世代祖先至今的努力。
余遠新如此描述余家與余貴美子之間的關聯:
「其實我們在九○年代開始製作這份余姓全體家族族譜時,就與余家麟住在臺東的哥哥聯絡過。不過他哥哥說他已經有半個世紀沒和余家麟聯絡,因此余家的族譜就只有那個部分是空白一塊,讓我們感到非常可惜。後來我們知道他的孫子輩在日本這麼有名,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也讓我們非常驚訝。余貴美子是我們所有余氏族人的榮耀。」
「想為這群人祈禱」
從余家族譜看來,余家第十一代的祖先,是在清朝乾隆皇帝時代,從廣東省渡海來臺的。
在節目上播放了工作人員前往原稱為「官抨村」的鎮平村,為了祝賀余貴美子的成功,等同於余貴美子遠房親戚的人們,對著余家祖先的祭壇祈禱的畫面。令人感受到客家人也有濃厚的祖先崇拜色彩。
據說余貴美子因為被這段畫面深深打動,還哭了出來。
「素未謀面的人為了我祈禱,這畫面對我來說真的很衝擊、很感動。這讓我也想為他們祈禱,對於自己身上流有客家人的血統也感到開心,期許自己將來要抬頭挺胸地活下去。」
「客家人活著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崇敬著祖先。」周子秋如此告訴我。
墳墓也是客家文化的特色之一,客家人為了將所有祖先的骨骸都放進墳墓裡,所以墳墓都建得相當地大。
當人數過多時,他們就會將遺骸一同火化,減少骨骸的數量,然後再集中於一個墓中。客家人稱這個過程為「合火」。
由於這套系統以墓園為中心來結合整體社會與家族,因此據說每年到了掃墓的清明節,客家人不管有何要事,都會想辦法見面。
「要是工作或生活的狀況不順利,我們就會覺得沒臉見親戚,所以大家都變得相當辛勤工作。別人都說客家的犯罪率、離婚率都低,其實也跟大家都很在意親戚的眼光有關。客家人對於同族的觀念,就是這麼地強烈。」周子秋的解說讓人能夠理解。
余貴美子從確認了自己與臺灣之間的聯繫開始,便無數次拜訪臺灣桃園的宗親會,也會出席清明時節的掃墓活動。父親的遺骸也移進了臺灣余氏一族的墓地中。而在臺灣舉行客家相關的活動時,他們也開始邀請余貴美子參加。余貴美子與客家人的牽聯,正快速地重新結合。
「一想到自己的源頭就在這裡時,就會讓我有相當深的感觸。直到現在為止,我一直演繹別人的人生,不曾思考過自己的事情。雖然這麼說有點誇張,但我覺得我沒什麼演藝才能,外表也不怎麼出眾,能夠因女演員身分獲得目前的成果,可能就是為了讓我察覺到心中有客家吧。」
客家人不管在哪個社會裡,都是少數群體,都是弱者,他們沒有任何天生的優勢。
在這樣的環境下,客家人將勤勉與倔強的「硬頸」客家精神作為武器,堅忍地在各個國家挺到今日。
余貴美子以女演員的身分累積了將近四十年的經歷,演技已增添成熟。支撐她演員人生的,不僅是豐富的經驗,還有身為「客家」人的榮耀。
「我聽說現在的臺灣總統蔡英文也有客家血統,看到客家人認真的姿態,我也要抬頭挺胸活下去。我只要聽到對方也是客家出身,就會想聲援他;想到自己流有客家之血,就感到喜悅。也不知道為什麼,客家人的意識在我體內,突然就這樣急切地湧了上來。」
不是日本人,也不是臺灣人,而是以客家人的身分活著。
從余貴美子的言詞當中,我靜靜地感受她的覺悟。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 野島剛
出版:游擊文化
書名: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臺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