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媒體的全新發展,改變了選戰模式,選舉文化也跳脫傳統,進入全新的境界。在驚濤駭浪中,民進黨失守高雄,此意義已經不只是失去民主聖地,全黨遭受重擊,儘管最後重兵移防高雄,雙方最後的差距並不大,但英系大將在主場折翼,蔡英文的綠色堤防潰堤,面對14個月之後的2020年總統大選,綠色執政的前途堪憂。
對民進黨來說,北台灣只守住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等「會做事」連線,台中市林佳龍並沒有犯太大錯誤,前高雄市長陳菊的政績也很亮眼,陳其邁更是認真踏實,但選成這樣,一開始過於大意誤判情勢,直到察覺情勢不妙,選前,總統大選規模等級的輔選陣容進駐蘇貞昌總部,蔡英文總統、賴清德院長猛衝台中,總統級文宣團隊南下力助陳其邁,即便明知2018年地方選舉選得好,2020年的總統連任還不一定選得好,若2018年選不好,2020年一定很慘烈。但為時已晚,整體格局已定。
綠營大敗,韓流只是導火線,背後被點燃的火藥是對現在執政團隊的不滿與不信任,才讓韓流變成土石流,最後衝垮了蔡英文堤防。可能來自三大面向。
第一、執政路線不清楚,很多重要決定議而未決,導致執政二年多來,沒有太亮眼的政績可談;文青式的語言只有一劑的效果,洩氣與放棄通常來自於自己的不爭氣。
第二、過去訴諸公平正義的改革,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抵抗與反撲,但卻拿不出有效的解方;經濟發展有不錯的成果,但卻讓年輕人無感,新世代所面對的困境,執政黨也沒有幫忙找到出路。
第三、完全執政的中央政府與國會,沒有讓人民感覺到執政團隊有推動重大改革與政經發展的決心,過度倚重既有的官僚,人民對政策無感,致使既有支持者的熱情無法被點燃,加速了選票的潰散。
脫口說出「母豬說」的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逃過一劫,但政治前途已失去光明,要不是民進黨氣勢太弱,後果不堪設想。沉潛的朱立倫扶助侯友宜保住新北市,國民黨也順利攻下宜蘭、竹縣、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市,再加上花東,未來地方包圍中央的態勢恐怕會越來越明顯。至於國民黨內各諸侯是否再起,將視這股韓流如何衝進國民黨中央?
蔡英文的文青政治,刻意擺脫舊政治的結果,就是被舊政治反撲,政治從來就是腳踏實地的苦工,細微的政策規劃與執行,以及不同利益者之間的妥協與折衝才是真功夫。政治明星都是一時的,文青政治也是短暫的,台灣民主選舉幾十年來,政治明星變成票房毒藥的時間,似乎有越來越短的趨勢。
不信任投票的結果出爐,蔡英文辭黨主席,賴清德辭閣揆暫遭慰留,陳菊也請辭府秘書長,英德菊體制暫告崩解,未來民進黨各派系要如何面對府院黨政的重大人事變革,幾個重大職位的異動都將牽動綠營內部變化與2020年的總統大選布局。
台灣與中國實在距離太近,彼此歷史又太糾葛不清,每隔二年一次,不管是中央或地方選舉,完全都無法脫離中國因素的影響。不過,經過幾次教訓,中國共產黨的發言系統也學到經驗,如果想要干預台灣的選舉,可以做不可以說,更不可以大張旗鼓,只能潛移默化,不能口出惡言。
「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化」,這個腐化並不只指道德上的崩落,也可能是執政價值或路線的錯誤,用人當然也是大問題,總統或行政院長身邊的幕僚與親近友人是否不再敢提出諍言?
猶記4年前國民黨在2014年縣市長選舉大敗時,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說,「誠惶誠恐,如履薄冰,以國民黨為警惕,感謝人民。」真不知,原本要以國民黨為鏡,但卻遭到鐘擺重擊,走上國民黨的老路,只能說,民意如流水,若不知警惕,就是被反撲的潮水沖散。從這次選舉結果看來,小英的連任之路將愈發艱辛。(作者為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資深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