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不怕中國撒錢 台灣靠軟實力暖心突圍

不怕中國撒錢  台灣靠軟實力暖心突圍
新南向政策推行兩年,鄧振中認為已展現格局,但還缺亮點計畫。

賴若函

焦點新聞

攝影/蕭芃凱

1122期

2018-06-21 11:18

新南向政策已兩年,鄧振中認為格局已成,官產學合力,現獨缺亮點大案,未來要拼規模。
面對中國出招阻攔,台灣得靠在地耕耘、人才培育、醫療協助等,贏得當地人的更高認同。

如果能談成幾個大案子,這分數就會很高了。」新南向政策推動剛滿兩年,行政院新南向工作小組召集人、政委鄧振中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對這兩年的政策推動成果,做了如此總評:格局已成,獨缺亮點大案。

 

而這句定調的背後意義,則是「長遠的機會已經看見,只是,短期內若要尋求重大突破,還有一定程度的困難、甚至是為難。」

 

所謂長遠的機會,來自於「格局已成」。鄧振中認為,政府在兩年內已形塑「抓住新南向機會」的基本格局。首先,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往來變得更多、更頻繁,國內企業對於前進新南向的意願隨之提高。

 

在政府組織部分,也慢慢找出了適當的協助模式。「過去各部會自己做自己的,難有一致目標,現在彼此協調更多,不再單打獨鬥。」

 

大阻礙:中國施壓 怕流產 合作案祕密進行

 

換言之,從民間到政府,新南向都已成為明確的努力方向之一。另一方面,鄧振中認為:「新南向國家中,有不少企業,也積極表明有意願來台參訪、談合作機會。」這亦是兩年政策推動後的成果之一。

 

只是說到這裡,終究必須點出他口中所謂的「短期困難與為難」。

 

「雖然很多企業想來,但是出發前都會特別交代一聲:『希望不要見諸媒體』。」這顯現出新南向政策遭遇的關鍵阻礙──來自中國的壓力。鄧振中透露,他曾間接得知中國對新南向國家的企業要求「不要來台灣」,他也坦承,雖有幾個大合作案正在洽談中,但為了不被阻攔,合作案都不便提前公開。

 

事實上,來自中國的壓力不僅於此。2017年,為協助台灣業者爭取大型公共工程商機,政府比照日本、美國等行之有年的「政府開發協助」計畫(ODA),初步以爭取新臺幣1,000億元(約35億美元)海外商機為目標,協助我國業者爭取新南向國家的公共工程。並在一八年編列十五億預算,作為利息差額補貼,提供我國工程業者在國際間公平競爭的基礎。而此案推行至今,尚無正式簽訂合約的案例,進度有限的原因之一,亦在於中國提出的ODA條件,乍看之下,對新南向各國來說更加優渥。

 

遠見》逾20年前派駐中國

他即為中國強大感到不安

 

早在二○二二年底,博明與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來台考察,就得出台海「情勢緊急」的共識;返國後,他們邀請多位不同國家的知名軍事專家與政治學者,共同撰寫《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The Boiling Moat: Urgent Steps to Defend Taiwan)一書,希望提供民主國家一套共同軍事戰略,嚇阻中國武力犯台。

 

放眼全球,大概沒什麼人比博明更適合鑽研這個議題。

 

就讀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期間,他主修中文與中國研究,畢業後曾任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駐中國記者長達七年,在當地積累了豐富人脈,並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方面的理解。

 

○四年,派駐中國的博明親眼見證美中往來因即將舉辦的北京奧運,而更加密切;但當時他的內心已隱隱感到不安,認為中國更加強大之後,「不會真正融入更加自由的國際秩序」,反而會照著中國共產黨的方式來影響世界。

 

眼見中國崛起與美國捲入的伊拉克戰爭,讓博明認定,民主並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必須奮鬥爭取(fighting for),於是他在○五年選擇加入海軍陸戰隊,擔任軍事情報官,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前線參與至少三次軍事行動。

 

川普第一次當選總統後,開始注意到曾深入中國基層多年、也參與兩場海外戰爭的博明。一七年博明加入川普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一九年被任命為副國家安全顧問,親身參與美國對中政策。

 

身為川普國安團隊中最熟悉中國的幕僚,二○年初,博明是最早警告新冠肺炎危險性的官員之一。在聽取博明報告中國防疫對策後三天,川普就限制了中國旅客入境。

 

「這本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出,博明等人基於專業背景對台海情勢提出的預測和評論,在政策制定上,當然有重要參考價值。

 

經過白宮歷練再回到民間,博明對習近平的警惕態度,有增無減,也希望台灣各界能更提高警覺,「習近平的態度逐漸變得更加強硬,更決心改變台海兩岸現狀。」他說。

 

示警》台灣應提高警覺

習侵台野心更勝歷任領導人

 

博明在書中列舉,相比於鄧小平「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論調,和江澤民、胡錦濤僅將戰爭恫嚇作為北京對台灣宣布獨立的被動回應,習近平則說「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表達主動武力犯台也是選項之一。

 

至於部分台灣政治人物,甚至民主世界盟友認為,台灣有「矽盾」(Silicon Shield)保護,只要不過度挑釁北京,就能避免戰爭風險,博明則相當不以為然。

 

矽盾在習近平時代根本不存在!」博明在訪問中有些激動地解釋,「矽盾」的概念是台灣高階晶片產業的不可替代性,使國際社會有強烈動機維持台海穩定;但他認為,習近平連中國人民的經濟福祉都不關心,「我們又憑什麼認為他會在乎台灣、甚至依賴台灣晶片的國家呢?」

 

至於所謂「不挑釁」中國的策略,博明也直言荒謬:「歷史上從未有過任何強權,因為鄰國表現出無力自我防衛,而更加仁慈。」他認為,中國是個「列寧式獨裁政權」,正推動二戰以來最全面的和平時期軍事擴張,且可能正透過演習、灰色地帶活動來掩飾軍事準備,讓台灣產生「虛幻的安全感」,台灣想示弱以求苟安,絕非上策。

 

蘇紫雲也持類似看法:「『不挑釁』的說法完全是倒果為因。就像川普在就職演說中就強調,要維持和平,就是必須透過實力。」

 

習近平攻台態度 比歷任領導人更急迫——中國領導人「統一台灣」言論演變

 

博明認為,台灣不能輕忽習近平想改變兩岸現狀的決心。

博明認為,台灣不能輕忽習近平想改變兩岸現狀的決心。(圖/達志)

 

作法》打造「沸騰護城河」

後備部隊亟需改革

 

博明進一步強調,台灣應展現「親愛的對岸獨裁者,如果你來犯,我們將讓你徹底失敗。」而透過增強台灣自身軍事實力,嚇阻中國發動戰爭的上策,也就是打造一條「沸騰的護城河」。

 

「必須讓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試圖渡海時,遭受慘重損失。」博明表示,若台灣發展重創中國艦隊的能力,讓北京清楚認知到無法輕易登陸、甚至靠近台灣,就可能使習近平擱置發動戰爭的決策,「台灣不可能取得制海權或制空權,但必須阻止北京獲得這些優勢,使戰局更均衡。」他說。

 

書中也警告,台灣軍隊目前缺乏快速動員能力,和能應付長期作戰的文化;其中後備部隊就是亟需改革的一大關鍵。

 

後備部隊在戰時主要負責後方守備──保護橋樑、道路、醫院、機場等關鍵基礎設施。近年在美方強烈建議下,國防部增加預算,擴增後備部隊人數、採購新裝備,也延長義務役為一年、導入新制教召,確保後備軍人能夠獲得更完善的訓練。但在專家眼中,動員後備部隊的機動性仍顯不足。

 

「一旦開戰,全台灣都在火力打擊的範圍內,政府會一定程度地被癱瘓。」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分析,中國飛彈落地的那一刻,未完成動員的人力和物力後續也將難以動員。

 

揭仲進一步指出,後備部隊通訊系統未能與現役陸軍同步升級,將嚴重影響聯合作戰能力:「後備部隊的通訊與指揮系統,落後現役部隊約四十年!」他建議將大型步兵旅調整為守備大隊、中隊等,視任務需求施以不同編制、訓練。

 

川普(右)與日相石破茂(左)在峰會中共同強調,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 不可或缺的要素。

川普(右)與日相石破茂(左)在峰會中共同強調,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圖/達志)

 

外援》想要川普相助

台灣應理解兩大關鍵字

 

無論再怎麼強化軍備,台灣能否嚇阻、甚至擊退中國發動武力侵犯的關鍵,終究是美國的支援與協防意願。博明也不諱言,美方介入與否,是另一個影響習近平戰爭決策的因素;就他觀察,川普與拜登政府在支持台灣的大方向上有共識,具體關注層面則略有不同。

 

「第一個任期內,川普就給了台灣重大且實際的支持。」博明解釋,川普將以往武器銷售案每隔數年才批准一次,改為隨時審批,使對台軍售程序更靈活。此外,川普改善與菲律賓的關係、與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密切合作,都間接支持了台灣。

 

近期,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在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通話中,明確表達對於中國威脅台灣的嚴重關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與川普的峰會中,也重申台海和平的重要性。種種跡象顯示,主打「美國優先」的川普政府,絕不樂見中國攻下台灣,只是要求台灣付出相應的努力。

 

「川普對夥伴關係和盟友的看法是『天助自助者』。」博明指出,其中關鍵在於兩個「R」開頭的字。首先是再工業化(Reindustrialization)。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的規模愈大,台美之間的聯繫就會愈緊密。」博明認為,再工業化作為川普重要目標,若台灣能在半導體製造與美國緊密合作,將比「矽盾」更有實際的保障效果。

 

另一個「R」則是互惠(Reciprocity)。博明表示,若台灣願意增加國防預算、提升防禦能力,就是告訴川普,台灣不只是依賴美國擔保安全,更是願意承擔自身防衛責任的堅定夥伴。

 

「我們的國防預算確實偏低,其實台灣是有這個經濟實力的。」蘇紫雲同意博明。針對預算運用,他建議投資精準飛彈、無人系統等,以火力彌補兵力不足;或仿效北約國家,將國防預算視為公共投資,讓國防需求帶動科技進步,形成良性循環。

 

博明總結,面對中國武力威脅日益升高,台灣加強自身軍事實力,並展現與美國等盟友互惠合作的決心,刻不容緩。

 

「強化集體威懾,才能嚇阻北京對台發動戰爭、將世界推向混亂和經濟蕭條。」博明說。

 

博明(Matt Pottinger)

延伸閱讀
促進身障者就業 社企還能做更多
促進身障者就業 社企還能做更多

2018-06-21

假如行李箱沒輪子、罐頭笑聲消失⋯⋯
假如行李箱沒輪子、罐頭笑聲消失⋯⋯

2018-06-21

電動車喧嘩,我們看到了什麼? ——論優質汽車內燃機零件廠宇隆
電動車喧嘩,我們看到了什麼? ——論優質汽車內燃機零件廠宇隆

2018-06-21

中國獨角獸全面出動
中國獨角獸全面出動

2018-06-21

日本年輕人開始買股票
日本年輕人開始買股票

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