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匿名性點燃攻擊衝動

匿名性點燃攻擊衝動

2018-01-15 15:15

網路攻擊日漸嚴重,背後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匿名性」。

在匿名的保護之下,攻擊者可以藏身於安全之處開火。

 

遭到網路攻擊的受害者,認為網路的匿名性是萬惡之源;曾經寫下攻擊留言的加害者,也認為自己是因為匿名才做得出這種事。

 

匿名會促進攻擊行為這一點,想必各位讀者在經驗上都能認同,而事實上這個現象也已經受到心理學實驗證實。

 

掩飾自己的身分,讓別人無法辨識,在心理學上稱為「去個人化」(Deindividuation)。美國心理學家金巴多(Philip Zimbardo)曾經進行一個著名的去個人化實驗。

 

為了讓半數的受試者感受到匿名性,實驗者安排他們穿著覆蓋全身的實驗服,遮起臉孔(這是去個人化條件)。另外一半的受試者則會感受到周遭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的身分,他們穿著自己的衣服,而且必須佩戴名牌(這是個人化條件)。

 

接著讓兩組受試者分別進行實驗,受試者必須在學生答錯時按下電擊按鈕(純屬事先安排好的演出效果,並非實際電擊)。

 

結果去個人化的那一組給予的電擊量,是個人化那一組的兩倍之多。

 

可見,人在匿名的狀態之下比較難抑制自己的攻擊性。

 

但人類是可悲、軟弱的生物。忍不住產生想陷害、抹黑別人的醜陋想法時,人會努力克制自己:

 

「不可以做那種事!」

「太丟人現眼了。」

 

不過,在匿名的狀況下,總有人輸給醜陋的誘惑。

 

網路為大眾提供了匿名的攻擊手段,可說是罪孽深重。許多人因此輸給了自己的衝動,在網路上進行攻擊,事後懊悔不已,對自己產生自我厭惡感的也大有人在。

 

結果,網路攻擊不僅傷害受害者,寫下攻擊留言的加害者心裡也不好受,自我厭惡感還會降低他們的自尊心。

 

透過網路進行攻擊只能發洩一時的攻擊衝動,長遠來看並沒有什麼好結果。這種匿名攻擊的道具,最後只會搞得受害者和加害者兩敗俱傷。

 

奪走理智的智慧型手機

 

顧客只要不滿意便利商店店員的態度,一走出店門就立刻上網寫下對店家的惡評。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在網路上留言,因此完全沒有冷靜的時間,一生起氣來,馬上出言攻擊對方。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這種行為也越發普遍。

 

以前雖然也有網路,但在個人電腦的時代,必須回家打開電腦才有辦法留言。

 

因此,就算在學校、職場或是回家路上遇到令人火冒三丈的鳥事,心裡滿是攻擊衝動,在生氣的當下也無能為力。回到家裡的時候,情緒也平靜了下來,開始覺得「好吧,還是算了」。除非是特別執著的人,否則自然而然便會忘了這件事。

 

在個人電腦的時代,不論當事人再怎麼不情願,都會有一段冷卻情緒的緩衝時間。但是換成智慧型手機則不然。在這個年代,一旦燃起攻擊衝動,當下立刻能把訊息散播到網路上。人們容易在衝動之中寫下留言,往往欠缺對現實因素的考量,引發各種糾紛。

 

員工不滿老闆在職場上的批評,便躲到廁所,在氣頭上寫下攻擊留言。就算留言本身是匿名的,但從內容也能判斷出發文者是誰,日後鬧得大家都尷尬。但是人在氣頭上,情緒凌駕了理智,容易在衝動之中按下發送鍵。

 

也有人不滿餐飲店店員的態度,一氣之下當場上網留下差評,店家也因此受到傷害。

 

進入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之後,衝動、攻擊的訊息開始四處發威,不僅對受害者和加害者都沒好處,有時甚至弄得兩敗俱傷。

 

不得不說,智慧型手機也是罪大惡極的存在啊!

 

二十四小時受到友人監視

 

隨時都可能有訊息傳來,所以一刻也離不開智慧型手機的人越來越多了。也有不少人產生強迫傾向,逼迫自己非得立刻回訊不可。

 

要是不回覆訊息,恐怕招致對方的誤會,以為是假裝沒看見或是在躲著他,搞得兩個人之間氣氛僵硬。就算只是手邊有工作要忙,無法立刻回覆,已讀卻不回總是容易遭人誤會。

 

傳訊息的一方也一樣,發現對方遲遲沒有回音,總是忍不住猜疑,靜不下心來。

 

也有不少人是只要沒收到回覆,就會擔心對方是不是在生自己的氣。

 

甚至,有孩子由於朋友沒回覆訊息,以為自己被討厭了,因此不願到學校上課。

 

受到社群網站的影響,在人際關係中委屈自己、配合別人的傾向越來越強烈了。

 

過去對人際關係感到厭煩的時候,只要離開學校或職場等與他人共用的場域,就能獲得解放。只有在與人共處的時候,才需要處處體恤別人。

 

現在則不同了,在回家路上,訊息還是不斷傳過來。

 

要是不趕緊回應,就好像是刻意忽視對方一樣,因此就算心裡嫌麻煩,還是不得不回覆。搭乘電車途中,訊息也一通接一通傳來。

 

到家之後,相同的狀況依然持續不斷,讓人心裡糾葛不已:

 

「好煩哦,但我又不想被人排擠。」

「好想無視這些訊息,但我又不想被人討厭。」

 

如果能夠堅持在家不碰手機,而且清楚向同僚傳達自己的立場,那倒還好;做不到這一點的人,二十四小時都被手機綁著,壓力越來越大。

 

與人一直維持聯絡,無法喘息的煩躁感將會帶來壓力,而壓力則會進一步催生攻擊衝動。

 

「拜託你有點分寸好不好?」

 

這種想法容易轉化為攻擊的情緒,讓人在衝動之中寫下不經大腦的留言。

 

二十四小時受到手機監控的壓力大得超乎想像,容易激起人們的攻擊衝動。

延伸閱讀

你的網路個資 成駭客金庫
你的網路個資 成駭客金庫

2017-10-21

網路讓人專注力下降 如何提升學習品質?
網路讓人專注力下降 如何提升學習品質?

2017-09-08

逛臉書  不如花時間練就「深度工作力」戒掉網路訊息  菜鳥樂賺三百萬年薪
逛臉書 不如花時間練就「深度工作力」戒掉網路訊息 菜鳥樂賺三百萬年薪

2017-08-03

流感盛行  誤信偏方當心延誤治療 網路祕方太誇大  喝咖啡不能治感冒
流感盛行 誤信偏方當心延誤治療 網路祕方太誇大 喝咖啡不能治感冒

2017-07-21

遭遇網路霸凌時  你可以嘗試做的幾件事
遭遇網路霸凌時 你可以嘗試做的幾件事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