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要遴選校長,過程繁複嚴謹,角逐人選背景,崇高清亮。媒體也揭露了若干所謂校長推薦的派系,和過往遴選過程中所引發的爭議。
似乎只有臺大的校長遴選,比較受到社會各界的注目,其他的大學校長,就沒有受到那麼多的關愛。
畢竟臺灣大學是一個標竿,無論從學生的選擇學校的角度,還是從各個學術的領域,臺大的領導地位,始終如一。自然而然的,誰出任臺大的校長,是個萬方矚目,就任後舉足輕重的人物。
有人強調臺大校長是手握兩百億元經費的人,是要承先啓後,要挑起維護這個臺灣最高學府的重擔,所以候選人都要提出鮮明的治校理念,要凸顯自己的壯盛企圖心,配合周密的實施策略。
於是每一位候選人都列舉各自的主張,鉅細靡遺地描述如何讓臺大更好的方略。
被舉薦成為臺大的校長候選人,必須要通過層層關卡,學術上的成就,待人接物的風範,每一位侯選人都是在他們自己的學術領域中,出類拔萃;在學生和同儕之間,被視為人中龍鳳。
究竟誰能在最後出線,得到這個殊榮,結果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能夠進入決選名單,就是無比的光榮。
至於治校理念,其實坦白說,不可能有什麼太大的差異,追求國際化,推動法人化以減少對國家教育經費和預算的依賴,尊重學術自由,適度接納學生意見,理性溝通,經費預算的平均公允配置在各個學院等。
外行人雖然不能全然暸解其中的眉角,但是治校和治理一個公司行號,應該也有許多雷同之處。
校長是一個管理者,是一個經營者,是一個要有遠見,但是同時也必須能夠務實地去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昧清高,只遊走學術象牙塔的人,恐怕不會是一個好的校長。相對的,東拉西扯,忙於庶務,熱中應酬交際的人,必定是一個失敗的校長。
由目前的候選人名單看來,每一個人都能適任,絶對不會落入前述的兩個極端例子中。
遴選出的校長 應該要了解台大真正需要些什麼
既然各個候選人的治校理念大同小異,每一個人的行事風格也都會遵循常規,那麼遴選過程中還有什麼意義?答案就應該是台灣大學真正需要些什麼!
首先,臺灣大學非常需要的是留白,中國水墨畫的最高意境,不要再一味追求硬體的建設,盲目地添加大樓,要留下空地,保留開闊空間!
其次,臺大更需要去國立化,剔除一個大學對國家教育經費的完全仰賴,才能縮小師生比,精簡招生人數,成為法人化的大學,徹底追求學術全然的自由,和企業緊密結合,爭取研究贊助。
臺大校友的回饋和企業捐贈,假以時日,年度預算一定可以超越目前的兩百億元。
每一次走進臺大的校園,看到的是更多的建築,以往恢宏的校園,被一幢幢高大的樓宇填滿。綠地縮減到了可憐的地步,百年老樹任意隨性的砍伐。
新的大樓就一定會提供校長提字留名的大理石版,新的校長一定要戒掉這個虛榮的壞習慣。
椰林大道兩旁的老建築物,殘破頹廢,其間中庭外掛冷氣空調的漫無章法,幽雅迴廊被粗暴的橫加隔間,每一個教授都佔有一個坪數極大的辦公室加研究室,然而盡是雜物堆積;古意盎然的木門前,毫無顧忌的加裝一把不搭調的鐵鎖頭。
學生被趕去那些新的建築,四年大學時光,可以在典雅的老建築中享受一點人文氣息的機會,是少之又少。
臺大的教授一流,臺大的學生聰穎,法人化之後,經費必然更充沛,他們自然而然地會把臺大推昇上去。
臺大切迫需要的是一個校長,能夠也願意當工友兼撞鐘,要每天親自巡校園,把頹廢的校園拉拔起來,消滅所有的外掛空調。
讓好不容易擠進這道臺大窄門的年輕人,有四年時光,淌漾在一個恢宏又富有人文氣息的椰林大道,以及穿梭在兩旁莊嚴書卷的典雅建築群樓之中。
去國立變身為法人之後,臺大的校長要放得下身段,四處募款,要敢於優化企業界硬體建築贈與的模式和常規,疏導說服以軟體基金為主,由臺大全權負責。
法人治校的永續基金募集成立後,經費自主獨立,臺大的校長要勇於拋開教育部的鉗制,甚至大開大合的宣布把國立兩個字從臺灣大學的全名剔除。
美國長春藤的名校,沒有一所是公立、州立、國立的!
目前所有的臺大校長侯選人,幾乎都是美國名校出身,應該深切體認到一個事實:臺大能夠跳脫「國立」大學,才有真正脫胎換骨的機會!
臺大這次選校長,應該要遴選一個勇於嘗試改變,有決心和勇氣去創建一所大學的人,而不是只想去做一個「國立」大學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