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借鏡香港》 陪少年玩滑板、打電玩 比幫派更有吸引力 從線上到線下 社工 24小時不打烊

借鏡香港》 陪少年玩滑板、打電玩  比幫派更有吸引力 從線上到線下  社工 24小時不打烊
凌晨兩點,信義會深宵外展社工October(右一)和二胡(右二), 主動在天水圍街頭與深夜遊蕩的少年聊天。

《報導者》簡永達

政治社會

攝影/陳朗熹

1089期

2017-11-02 18:09

當台灣看不見弱勢少年的需求,香港卻是主動出擊,他們二十四小時,都有一群外展社工在街頭,找出需要協助的少年。
他們在網上做外展、用電玩吸引少年,社工用源源不絕的創意,讓自己比黑社會更有吸引力。

凌晨兩點,香港街上的燈光漸暗,當整座城市睡去,卻有一群社工整裝出發。

 

他們是深宵外展的社工,出沒在網吧與撞球間,主動結識少年。全香港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一群外展社工在街頭,窮盡力氣找出那些不被看見,卻需要協助的少年。

 

投資5億台幣於外展  在街頭接回少年

 

香港的外展服務很早開始,在一九七九年發展之初,只有十八支日間外展隊。

 

九○年代起,街頭古惑仔械鬥成為治安重點,加上青少年吸毒嚴重,社會福利署(簡稱社署)一口氣成立十八支深宵外展隊,工作時間從晚上十點到凌晨六點,補足日間外展的空白。

 

從二○一○年以來,香港政府每年撥款一・三億港幣(約五億台幣)投入青少年外展工作,已收到成效。據香港政府統計,過去十年,青少年犯罪人口從每年九千六百多人下降至三千三百多人,而二十一歲以下的吸毒人口也從原本每年近三千五百人降為五百人。從中國沿海、到部分東南亞國家,都在參考香港的服務模式。

 

天水圍距離香港市區二十五公里,位置上更接近深圳,緊鄰二十四小時通關的落馬州口岸,少年經常跨境通宵玩樂,吸毒情況嚴重卻不易被察覺,於是,香港基督教信義會在天水圍成立第一支深宵外展隊伍。

 

阿鈞也是十四歲那年,在街頭碰到深宵外展隊的社工October。

 

從遇見的那天起,October每周至少打兩通電話,阿鈞剛開始覺得煩,但他後來發現,不管去醫院、還是投履歷,社工一直陪在身邊。經過了三年,他滿十八歲卻仍在工作市場浮沉,在兩個月內投了超過二十份履歷,始終找不到工作,他終於開口跟October說:「我想回去讀書。」

 

對October來說,這是她一直在等待的關鍵時刻,「只有在這個時候,你的介入才是最有效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陪伴他。」她說,如果你一開始就要少年改變,只會把他越推越遠,他們身邊已經太多大人說教了,不必多我們一個。

 

阿鈞產生改變的動機後,October陪他一間間打電話找學校,也幫他找了工讀,阿鈞的目標是希望過幾年當社工,「像我這樣的廢青她都能拉回來,我覺得很有意義啊。」

 

「青少年是最不懂得尋求幫助的一群人,他們以為自己沒有需要,但他們身上的問題往往已經很嚴重。」香港基督教信義會青少年服務總監竺永洪說,外展社工的最大特色,就是到街頭找一群隱形的需求者。

 

要接觸邊緣少年並不容易,他們已累積許多生活的挫折和社會的排斥,不那麼輕易相信人。竺永洪將近五十歲,擔任青少年社工超過二十三年,他的打扮依舊很「潮」,粉色的開襟襯衫、及腰長髮束著長馬尾、手上戴滿指節戒。

 

如同一位受訪者告訴我,當外展社工「最緊要『型』」。他們大多年輕、充滿熱情,不去評判少年的交友和選擇,而且想盡辦法融入少年,跟他們一起在街頭玩滑板,或者直接拿手機湊過去問「你有玩《英雄聯盟》嗎?我們一起玩好不好?」

 

社工待遇好、有工會  吸引有志者參與

 

他們看重少年的權利,願意花時間等少年敞開心胸改變。

 

社工能夠等待個案,背後是有成熟工會的支持。「我們有很強大的工會,立法會也有很多社工背景的議員,規範社工的個案量,他們才(有餘裕)能設計一些新的服務出來。」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教授倪錫欽說。

 

香港社工的個案量都由工會與政府協調後公布網上,其中,深宵外展的案量比一般青少年社工更低,社工平均案量三十個,但深宵外展社工往往只有十個。「我們去街頭認識他們、建立關係,這都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只從個案量看,這些工作都看不見了。」曾參與案量談判的竺永洪說。

 

儘管台灣多數社工也想接住每個少年,卻沒有香港的條件。

 

服務量來看,全港七百三十九萬人口,社工約兩萬兩千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社工僅一萬三千多人。香港社工待遇也高,平均起薪兩萬港幣(約八萬新台幣),高過香港平均收入中位數一.二萬港幣,公私部門的社工同酬,讓更多社工願意投入第一線工作。

 

青少年問題通常不是個人的問題,外展社工努力走進他們的生活,察覺更深層的問題。

 

如果家庭關係破裂,全港有六十五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社工即時介入;如果被同學霸凌,五○六間中學都有社工能協助輔導;如果無家可歸,二十四小時開放的協青社「蒲吧」可以隨時承接少年。

 

蒲吧

蒲吧是全港唯一24小時的青少年中心,當外展隊在街頭找回少年,可以轉由中心社工協助輔導家庭或學習問題 (攝影/陳朗熹)

 

設深夜「蒲吧」  讓遊蕩少年有落腳處

 

在協青社成立之初,外展隊就為遊蕩少年建一個落腳的地方。協青社危機住宿中心的主任楊卓華說,他們提供八個星期的短期住宿,在這段時間裡,社工可以介入輔導家庭,也能避免少年深夜遊蕩的風險。

 

二十五年以來,協青社經歷許多學習。他們發現外展隊不是萬靈藥,於是把年輕人喜歡玩的都搬進蒲吧,主動吸引少年上門。

 

蒲吧的大樓頂層有攀岩場和室外游泳池,一樓挑高的室內籃球場裡,社工正和少年進行一場籃球鬥牛,當社工帶我們經過,少年突然對著他大喊:「你別走,我要送你一顆三分球。」

 

蒲吧中心主任Janet說,不想讓少年半夜逗留在危險的街頭,被黑社會吸收,那就要比黑社會更有吸引力。他們把貨車塗鴉成「暴走車」,帶上音響、滑板、遊戲機去吸引少年;他們發現少年的興趣變得很快,前幾年玩滑板,現在都在打遊戲,於是買入三十台最高規格的電腦,成立職業電競的隊伍。

 

「我們也知道,社工再怎麼裝,還是有社工的味道,」深宵外展隊的隊長Hinnes雇用曾經的邊緣少年當助理,他們或許曾經吸毒、加入幫派,但用的語言更貼近少年,更容易與少年交心。

 

但所有的深宵外展隊伍仍在面臨挑戰,「現在少年晚上都不出街了,他們都躲在家裡打機(遊戲)。」Hinnes苦笑著說,他們經常整晚在街上閒晃,卻找不到半個少年。

 

「我們知道網路上也有一群邊緣青少年,他不去學校,但他也沒有在街頭遊蕩,他們就隱蔽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打整晚的On-line Game。」倪錫欽近年將邊緣少年的研究重心轉向網路上隱蔽的少年,主因是近年的學生自殺潮。

 

二○一五年開學首月傳出四名學生跳樓,其後青少年接連自殺。整理媒體報導,從二○一五年至今,香港共有七十二名學生自殺,其中超過六成是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

 

竺永洪

擔任社工超過二十三年的竺永洪,認為青少年是最不懂得尋求幫助的一群人,而外展社工必須到街頭找出每個需要協助的少年。(攝影/陳朗熹)

 

找出網路邊緣人  建立網軍降低自殺率

 

香港的大學錄取率僅十八%,絕大部分少年都是這場競爭中的魯蛇(Loser)。同時香港的生活成本世界最高,這是個巨大且日益增加的負擔。

 

青少年看不到自己的未來,躲回房間,隱蔽在網路世界中。

 

為了接觸隱身網海的少年,社署從一一年撥款成立三支網上外展隊伍,但網上外展是個全新概念,沒有相近的工作模式可以參考。

 

明愛會網上青年外展隊社工主任黃靜怡說,他們一開始也在臉書找人,用關鍵字「自殺」去搜貼文,發現少年們的帳號經常鎖隱私,搜尋不到;最後,他們用最笨但最有效的方法,在臉書上瘋狂地加少年好友,兩年內滾雪球地加了八千名少年,隨時打開臉書瀏覽他們的最新動態。

 

他們也在網上討論區找人,香港流量最大的高登討論區,類似台灣的BBS,每日瀏覽量高達六百萬,而且用戶年齡多在十五歲到二十九歲之間,是網路外展的主要工作區。

 

網上外展社工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少年從線上拉到線下。「我曾經有一個個案,我在網路上跟他聊了一年,我才能約他出來見面。」黃靜怡發現隱蔽少年的自信心普遍低落,少年會不斷拖延與社工見面的時間。

 

不能每次都被動地等待回應,黃靜怡在高登討論區發起「英雄聯盟」的小組活動,她找香港電玩公司合作,宣稱要培養少年成為電競選手。果然,職業電競選手的前景,搭配這款全球最多青少年玩的電玩,一推出便吸引超過兩百人報名。

 

爆棚的活動被她稱作「掛羊頭賣狗肉」,她說「我不關心他們電玩打的怎樣,會不會當電競選手,我們要用這個遊戲去吸引他們,去做engagement(參與)。」

 

和一般社工被動提供服務不同,香港的外展隊主動出擊,他們在街頭察覺少年的變化、等待少年的需求浮現,然後用源源不絕的創意,提出創新的青少年服務。

 

香港

香港六七暴動後,港府認為穩定香港,首要穩定青少年,於是十年內逐步建立青少年服務體系,包含社區的家庭服務中心、學校社工及外展隊伍。現在,香港的青少年服務已經擺脫「社會控制」,而是認為青少年有權利過更好的生活。

 

少年阿鈞在天水圍的公屋長大,他經常半夜聽到鄰居的吵架聲與瘋狂的尖叫聲;他是家中獨子,父母因工作不常在家,放學後,他寧願在附近公園流連至深夜。十四歲那年,他在街頭接觸古柯鹼與K他命,索性連學校也不去了,他開始工作,做過快餐店、送過貨運,換過二十多份打工。

 

 

延伸閱讀

社工超級助手  讓脫貧成功率飆升83%
社工超級助手 讓脫貧成功率飆升83%

2019-01-23

怪社工、提高量刑都不能阻止兒虐發生!專家籲:成立國家級兒童保護機構
怪社工、提高量刑都不能阻止兒虐發生!專家籲:成立國家級兒童保護機構

2019-01-18

虐童案處理態度落差大?警方、社工還原真相
虐童案處理態度落差大?警方、社工還原真相

2018-09-25

低薪高壓「做功德」 誰來保障社工的人身安全?
低薪高壓「做功德」 誰來保障社工的人身安全?

2018-05-14

揭社工血汗真相 以「愛心專案」名義遭雇主扣薪回捐
揭社工血汗真相 以「愛心專案」名義遭雇主扣薪回捐

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