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買中心邀請61家在興櫃掛牌的生技新藥公司舉行座談,產官學各方都出席,包括經濟部次長龔明鑫、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及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永誠,展現政府對產業重視的誠意。
這些年,很多生技產業人士都説政府給的助力太少,其實生技新藥條例讓眾多沒有營業額的新藥開發公司可以在資本市場籌資,股票上市、上櫃、上興櫃,這已是全世界扶持産業最大的助力。這些年政府給的租稅獎勵最多的也是生技產業。
今年上櫃的新股,生技產業占32%,實際登錄興櫃的生技公司也占35%,生技新藥公司成了資本市場最熱門的族群。但是,新藥公司容易在市場籌資,但一般小股民卻成刀口上的魚肉,很多小股民投資生技新藥股都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
這其中最慘烈的,一個是浩鼎從755元慘跌至158.5元,另一個是基亞從486元跌到41.05元,這兩檔新藥股炒作過頭,除了帶給追買高價的小股民血本無歸的命運,也給整個產業帶來十分沈重的傷害。
新藥研發的路途是漫長的,投資者一定要很有耐心,因此,投資新藥股的小股民必須有長期投資的心態,但是,過去幾年,有些不肖業者夥同市場作手炒高股價,造成股民沈重傷害,如今大家一朝被蛇咬,沒有人敢再投生技股,這是對整個產業的傷害。
另一個有關單位要思考的是新藥股的估值不能太高,像浩鼎上興櫃前最後一次溢價增資是15元,這是大股東的成本,但上興櫃是158元,到了上市變成310元,浩鼎短期間基本面變化不大,但是,到了資本市場價格跳升10倍以上,小股東立於不勝之地。
基亞內部人增資是15.22元,最後掛牌是23元,但隨後的溢價增資是150元,上市櫃後估值太高,給了業者大股東印股票換鈔票的天大好機會。如果,印股票利益遠大於專注新藥研發的本業,市場投資人一定變成待宰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