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張學友,演唱會上表現是那樣頂尖、極致,讓人驚歎。
完美演出的背後,這些年他健身、練唱,不接歌唱節目評審,專注只做演唱會。
二十年前他已是歌神、拿下全球唱片年度銷售量第二的紀錄;五十五歲的張學友更厲害,先花好幾年健身、練唱、學跳舞,甚至不接歌唱節目的評審,專注只做演唱會,果然端出讓人驚歎膜拜的成果。
只是娛樂產業眼看就要進入僵局,因為華人市場上還有號召力的台港天王天后,全靠以前累積,像張學友、像李宗盛⋯⋯,未來新生代裡,還找不出誰能挑起大樑。而且產值最大的大陸市場已經發展出自己的文化、言語與表達方式,早已不是靠「順便」,就能夠攻下的山頭。
以台灣電影為例,陳玉勳是個好導演,《健忘村》當然想兼顧兩岸票房,看得出其中糾結。但若要拍鄉野傳奇,大陸市場有他們的長處,我們占不到便宜,況且資源有限,想清楚該怎麼走,是大家的課!
台灣本地市場並不複雜,電影就靠豬哥亮、演唱會就靠五月天、廣告就靠吳念真。但想走出去,與其幻想票房,建議不如想想怎麼增加「影響力」。
像近年在對岸廣受歡迎的「驚喜合唱」快閃、「看見台灣」、「簡單生活節」等等,都屬於造成潮流的「現象級」作品,這些創意作品都讓台灣成為令人嚮往的地方,這就是影響力。
可是商人當然想賺錢,怎麼可能投資「影響力」?因此更需政府、媒體的遠見,集中火力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透過現象帶起台灣的信心、帶出台灣的氣質,讓台灣成為令人嚮往的品牌。
因此,與其亂槍打鳥式的放煙火,各縣市一放再放、只會汙染空氣;不如集中在一○一,成為國際焦點(天龍國就天龍國吧)。但別誤會,我不是拐彎批評花媽市長陳菊,像臉書上的網友孫老毛所言,陳菊的態度、形象,在台灣太有市場,說她⋯⋯就像批評自己的媽,媽媽親自下廚,孩子敢說油煙太大嗎?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