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精神深植日本人心,反映在報導或日常生活中,鮮少提及商機;但,他們不短視近利的默默付出,最後反而讓利益自己找上門。
商機需要累積,需要長年鑽研的,像日本五年內三度榮獲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讓只有金大中拿過和平獎的韓國嫉妒死了。像二○一二年獲獎的山中伸彌,其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逐步應用化,商機無限;或如今年的大隅良典所作細胞自噬作用的研究,帶動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糖尿病、癌症等老化相關研究治療,也是商機無限。
大隅很感謝有如此條件,來做不起眼的基礎研究,才能有此成果,他對得獎有點驚訝,但不意外。他表示,現在年輕人已喪失這樣的條件,若只是要求三年後新藥開發,那就全都免談了,很難有什麼好成果。如大隅所說,限定三、五年搞開發,難有好成績,最後逼得捏造數字、成效。
大隅再三呼籲千萬別急功近利。日本過去較餘裕的時代,投注很多資源做基礎研究,而研究者宛如職人般慢工出細活,才能獲得諾貝爾獎;不僅基礎研究,日本許多創新都是默默鑽研,不論精密機器、新技術,或調配新品種等,皆本著職人精神,能獲得受益者的肯定,就是至高無上的回饋,而現實利益自然會跟著過來。
在日本,不會「商機」、「營業額」等字眼滿天飛,或許是職人氣質使然,他們不會輕易說金額。人們看到各類職人,肅然起敬,不會聯想這個人賺多少錢;其中或許有人營業額以億計,有人或許長年不賺錢,但其後突然成為國際矚目的商品。
不求近利的價值觀,彌漫在日本每個角落,或許研發,或許維護傳統工藝等,成為日本吸引人的魅力,全球觀光客蜂擁而至,連仇日的陸客也難以自制,日本技術也累積了今後可望東山再起的資本;不談商機,甚至反商機,有真正的商機,就像彰化鹿港,若不是三十年前反杜邦,怎麼會有現在每年超過六百萬的觀光客?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