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紡織業進退維谷,但同正興業卻在困境中突圍,陸續以獨步全球的技術研發出領先世界的機能性布料,不僅扎根臺灣進軍國際,也為臺灣紡織業帶來了一線曙光。
郭銘松(左)投入研發資金,鑽研出領先世界的機能性布料。
撐過產業衰退期
全心投入技術研發
也曾經歷過困頓期的同正興業董事長郭銘松直言,公司成立第一年就面臨了傳統產業轉型的問題,大量的毛紡工廠外移至中國大陸,外銷市場幾乎被中國工廠全數取代,內銷市場又因臺灣產業外移急遽萎縮,結果小月愈拉愈長,幾乎每年7月過後到農曆年間,長達半年的時間都屬淡季。郭銘松感嘆:「那時幾乎快2年時間沒生意可做。」
沒生意做的郭銘松卻將空出來的時間全數投入研發,當時適逢原物料大漲,尤其是羊毛,消費者根本買不起,郭銘松如此暗忖:「如果有一種產品有羊毛的質感,價格卻只要羊毛的一半,應該會有市場吧。」將化學纖維毛紡化的念頭這一興起,不但保有了傳統羊毛纖的外觀,還能保有其吸濕、保暖的特性,並獨創「HyperWool」品牌,生意從此翻轉,隨即跟進研發出遠紅外線、竹炭纖維、抗起毛球纖等科技性毛紗。
朝機能性毛紡材料市場轉型的第一步就是添購設備,郭銘松為了提升品質,毅然決定購買進口走架式精紡機和最新一代無接頭式的自動筒子機。加開兩條新產線,外加搬遷工廠的費用,擴廠所需的投資額竟要上看新臺幣4,000萬元。
4,000萬元對於當時營運尚不穩定的同正興業來說,是筆龐大的數目。郭銘松坦誠當時確實陷入兩難,轉型是個痛苦的抉擇,卻又是不得不的過程。他笑說:「自己頭都洗下去了,現只能硬拚。」於是全心全意投入,既要開貨車載貨,也要看廠、守大門,產線出問題時,還要負責調校機器,甚或和原廠溝通。這一段艱辛的過程,郭銘松咬牙苦撐過來,不斷研發新技術,也與政府及民間企業合作,開發出獨創全球的環保性機能布料咖啡紗,能除臭、防曬,更具有速乾的功能。
計畫補助加持
新機能羊毛技術研發更進一步
這段研發的過程在展開初期並不順遂。一開始,同正興業決定沿用舊工法,以市售的撥水劑來試做,但市售的撥水劑所需加工溫度過高,純羊毛纖維特別細,一旦溫度上升至130°C至150°C,就會傷害到布面,造成黃化和老化;若將溫度降低,又無法達到業界要求的撥水效果,形成兩難。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在遍尋不著解決方案下,郭銘松一度想要放棄,此時機會卻意外出現。
在因緣際會下,獲知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現正在進行環保撥水劑開發,於是同正興業獨創的技術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合作開發「超羊毛感毛紡針織物」、「環保無氟撥水羊毛紡織品」,成功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小型企業創新研發(SBIR)計畫」補助經費。為了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紡織所原料及紗線部/高分子材料組研究員宋憶青博士表示,那時幾乎每天都和郭銘松窩在辦公室裡,一起討論該如何做才能突破盲點,「也只有郭老闆才願意開放機臺產線,全面地配合,所以與其說紡織所在幫助同正興業做研發,還不如說是同正興業陪著紡織所一起朝研發的道路前進。」
同正興業以扎實的技術,以及創新研發的思維,讓臺灣紡織業重現晨曦,進軍國際。
產能躍進
帶來新客戶及訂單
新機能羊毛技術的突破,也為同正興業帶來了新客戶和新訂單,截至目前為止,新機能羊毛的訂單金額已達到新臺幣600萬元,還有其他新客戶在陸續接洽中。為了因應不斷新增的訂單需求,同正興業今年下半年將再新增一條生產線。
經過23年的努力,同正興業成功地將以前長達半年的小月,壓縮到現今只剩月餘,而且產線也愈擴愈大,由最初的一條生產線擴充至現今的3條生產線,初估產能最高時可望達到10萬磅,月產紗線約2.5萬公斤,若今年下半年再新增一條生產線,預料可以再添3.5萬磅的產能。
同樣是擴張產線,不過,這次郭銘松的心情卻大不同,有別於前次的戰戰兢兢,已經掌握獨創技術的他,這次則顯得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