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未來十年人力老化,將有一成農民退出,該如何搶救台灣農業?
近年的「養菇瘋」及小農地瓜,都是靠「網路」暴紅,把農地搬上雲端,是一道解方。
除了勞動力老化,雲林縣農民大學調查指出,近三成小農月薪低於「二十二K」,當農民變得又老又窮,如何吸引新血加入?如何徹底改善產業體質?把農地搬上雲端,是我目前看到最好的解方。
大家可能還記得,幾年前在上班族間掀起的「養菇瘋」,就是由菇農家族年輕一代所開發出的商品:將香菇包裝成可愛的紙盒盆栽,利用網站說故事、吸引OL集體團購。最近,有一位二十二歲的農夫阿璋,透過網路傳達自己的夢想:用對土地無害的方式,種出健康、無毒的地瓜。現在,他不只成功種出高單價的栗子地瓜,還吸引知名甜點店上門合作。
兩個故事的關鍵字,都是「網路」,因為這徹底改變傳統農業的利潤分配與銷售模式。
夏天颱風季,常常是颱風未到,菜價已預先上漲,為什麼?因為供應鏈過長,即使大盤商及通路提前漲價,但農民的報酬其實相對微薄。網路,就是直接縮短供應鏈的管道,讓農民可以得到合理利潤。
銷售方面,在食安陰影下,消費者透過網路的透明性,能清楚知道自己向誰購買,是最生動、直接的產銷履歷,更能創造產品的附加價值。電商也是讓農業國際化的捷徑,在跨境電商盛行的今日,一個地瓜可以賣向全世界,農業對年輕人而言,就不再是「屈就」選項。
當然,農業仍有產銷、農地等問題,非靠電商化可以完全解決,但其帶來的創新,能改變銷售模式,就能影響生產結構。當台灣網購人口比率達八五%,智慧型手機成為老嫗能解的基本配備,農業與傳統產業的轉型也就不再困難。轉換心態,下一波創新,也許就發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