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賞味期限

賞味期限

2016-01-14 16:22

選舉就像行銷,選民今天買到的熱賣品,未來卻可能罵得最多;如果備受喜愛的柯P發行屁罐頭,我一定搶購半打,在嚴選賞味期內,保證香。

陰雨中,台北街頭感覺不到總統大選最後倒數的氣氛,以前總會旗海飄揚,現在,彷彿已成定局。


選舉就是行銷,就是要騙你的七情六慾,像男人就想騙女人上床。「我家很窮所以賣布丁、請幫幫忙」跟「我的布丁好吃所以你該買」都是行銷手法,看那種說法能打動人心。


投票又跟買布丁不同,選民心態更複雜,雖然基本屬性根深蒂固,卻可衍生出「我喜歡他,但是…」、「我不喜歡他,但是…」、「我投他,結果…」、「我不投他,結果…」,透過種種運作出新總統。


不論誰當選,真只能快樂一天,因為國際局勢嚴峻,全球暖化、貿易協定、兩岸關係都必須要處理,可是朝野對立在各小黨加入後,肯定自動升級,即使請琅琊榜的麒麟才子來也沒用。等新總統就職百日受檢驗,應該會搬出「前任沒做好,丟下來爛攤子」,前任怪前任、前任再怪前任、一路怪到銅像身上去。


但有一點與過去不同,以前媒體常問「為什麼新加坡可以,我們不行?」這類的議題現在消失,大家關注茶壺內的自家鬥爭,多過於外在時局變化,也難怪不跟旁人比了!


投票四十年、無役不與,愛了很多人,無奈每次都失戀。因為今日支持率最高的,往往變成他日罵得最慘的,馬英九如此、陳水扁也如此。難怪三十年前的抗議歌曲悲嘆這塊土地受欺負,三十年後《島嶼天光》,還是老調重彈。


唯有柯P例外,他不分選前、選後,做什麼都對!騎高檔單車南北縱貫是歐吉桑堅持夢想;馬英九騎單車則是作秀、不知民間疾苦。相信馬總統一定經常痛苦自問,為什麼柯香馬臭?網友就愛他不愛我!


而且網友對柯P特別寬容,說不輔選、但全省騎腳踏車進行非典型輔選,好有創意!當選一年說要反省,卻不關在房間閉門思過、而是拍了支廣告片告訴大家「我在反省」;他是菁英,卻拼貼憨人色彩,深得年輕人喜愛,是政壇個人行銷做得最好的,如果他發行屁罐頭,鄉愿如我,一定搶購半打!還在嚴選賞味期內,保證香!

 

至於Moderna在疫情大流行前,是針對心血管、代謝、腎臟病、再生醫學、癌症開發mRNA疫苗靶點,成立十年累積虧損約十五億美元,但其COVID-19疫苗在疫情後九個月拿到美國第二個EUA。營收從二○二○年的八億美元,增長到二○二一年的一八四億美元,獲利從負七.四七億美元增長到一二二億美元。Moderna預計二○二二年營收可達二二○億美元。近期Moderna產品線的次世代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都進入二、三期臨床試驗,且藥物管線也已有癌症、腫瘤免疫、罕見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開發mRNA疫苗。未來二○二五年發展計畫,則欲開發十五種死亡率高的流行疾病。

 

由此觀之,三家受惠新冠疫情最深的公司未來都將目光放向其他傳染病或癌症,以降低當前過於依賴COVID-19的風險。

 

本文由工作夥伴黃健寧(一九九二年~,台大藥學系)、葉政毅(一九八九年~,台科大電子通訊研究所)、陳咨瑋(一九八八年~,台灣師大運動科學系)、簡立丞(一九九四年~,英國伯恩茅斯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共同撰述,與讀者共勉。

 

二○二一年非主要依賴COVID-19營收增長大於一○%的製藥巨擘,包括:AstraZeneca(YoY:四○.六%)、AbbVie(二二.七%),Merck(十七.三%),Eli Lilly(十五.四%),Johnson & Johnson(十三.六%)。

 

非依賴COVID-19排名第一的AstraZeneca二○二一年營收為三七四億美元,增長主要來自併購Alexion的罕見疾病藥物,貢獻約三十一億美元。而腫瘤產品組合貢獻一一六億美元,增長為二六%,尤其重磅產品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Tagrisso,突破五十億美元銷售,二○二三年預估營收為五十八億美元。另外抗體偶連藥物(ADC)的Enhertu二○一九年才獲批准,去年HER2+乳癌的二線療法擊敗Roche的Kadcyla,目前也正進行一線藥物的頭對頭對比臨床試驗。未來AstraZeneca癌症產品組合值得期待。

 

AbbVie去年營收為五六二億美元,主要受惠於過去曾連續十年蟬聯世界營收第一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Humira,營收達兩百億美元。然而該藥即將在二○二三年面臨專利到期,因此現階段致力為Humira的繼任藥物Rinvoq、Skyrizi建立市場。

 

其他公司如Merck透過全球銷售排行第四的免疫腫瘤藥Keytruda(YoY:二一%,營收占三五%)的適應症擴展來推進增長;Eli Lilly增長主要來自其糖尿病藥物Trulicity(YoY:二八%,營收占二三%)和Jardiance(YoY:二九%,營收占五%)、免疫製劑Taltz(YoY:二三%,營收占八%)、乳癌用藥Verzenio(YoY:四八%,營收占五%);Johnson & Johnson則以多發性骨髓瘤藥Darzalex(YoY:四四%,營收占十二%)、免疫調節劑Stelara(YoY:十九%,營收占十八%)來實現增長。綜觀以上,非屬COVID-19增長型公司的重點藥物大多屬於癌症用藥、自體免疫藥與糖尿病藥。

 

展望未來,隨著疫情平穩,疫苗驅動公司的增長將趨緩,mRNA的技術將從告一段落的COVID-19研發轉回疫情前的癌症療法開發;而非疫苗驅動型的公司則將更大依賴疫情前重磅藥物的銷售,尤其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藥物等開發,將重新回到全球大型製藥巨頭的主戰場,值得專注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投資的投資者,追蹤注意!

 

特再嚴正聲明:投資詐騙LINE不斷在市場出現,敬告投資者,請勿受騙!

延伸閱讀
不能算了
不能算了

2024-06-05

找溫暖,真難
找溫暖,真難

2024-05-22

藝術會留下來
藝術會留下來

2024-05-08

每個人都在寫歷史
每個人都在寫歷史

2024-04-10

50年前留下的禮物
50年前留下的禮物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