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出生即登記死亡」的證所稅,終於在2015年尾聲廢止了。
台灣的生機、民眾的期待,就是在這「先求有再求廢」的過程中,逐漸消蝕殆盡。
二○一二年三月,馬英九總統連任後即將制定證所稅列為優先議題,當時的財政部長劉憶如遂在四月底端出財政部版的證所稅。當時的行政院長是熟悉證券交易的陳冲,在草案報立法院後任令其意見分歧,以致立法院最後通過的法案幾乎把行政院版完全推翻。
該版本其實只對未上市股票的極少數交易有效;至於其他交易課稅,則要等到二○一五年或是「股票指數八千五百點以上」才會開徵。由於「八五○○天險」缺乏理論基礎,而對股票交易金額超過十億的「大戶條款」也引起爭議;因此,行政院在院長的主導下又提出修正案,立法院於二○一三年六月修正通過。但是在生效前夕立法院又通過修正案,將大戶條款「暫緩三年」。事隔十一個月,遊說者又把股市表現欠佳的責任推給證所稅,終於在二○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把這個「從未出生即登記死亡」的證所稅廢止了。
證所稅從馬英九總統指示推動到正式廢止,正驗證了「謀不定而亂動」的災難。這謀不定亂動的初始症狀,就是會唸出「先求有再求好」的咒語,一再重複,進入災難初期而不自覺。Google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馬英九總統曾說:「試辦原住民自治區是先求有再求好……」;他又說:「兩岸關係……現在的做法是先求有再求好,循序漸進」;他再說:「政府推動的司法改革就是先求有再求好……」。財政部長張盛和說:「推動證所稅所造成的社會風波與犧牲都不小,希望盡快完成立法,先求有再求好,若回到原點,付出的代價更大。」
如此有勇無謀地先求有再求好,於是一部立法新舊版本雜出、修法紊亂、內容荒誕,先求有做是做了,但一改再改、永遠改不好的證所稅卻終於廢了。這樣胡整瞎搞一千多天,股市日日觀望、大戶時時遊說,大家都不敢觸碰天威,直到有一天,天威衰退了,官員就不再求好,而是求廢。台灣的生機、民眾的期待,就是在這「先求有再求廢」的過程中,逐漸消蝕殆盡。當初聲言改革的總統與如今主導施政的行政院長,皆寂然無聲。這樣的情境,我們寫專欄的人真不知如何下筆。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