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打老虎」的勢頭下,各個老虎保護自己的政治正確之道,就是投資入股,甚至收購台灣的企業,「錢擺台灣」將成為顯學。
先講五點結論,一、沒有「紅色供應鏈」這回事,因為「供應鏈」形態本身已經式微了;二、取代供應鏈的是「協作生態圈」,中國的供應鏈產業,最終就會死在無能參與協作生態圈上;三、「產業」是落後概念,當下是「產品」掛帥的時代;四、台灣的企業,如果不馬上打破自己腦中的供應鏈和產業概念,將會一路慘下去;五、接下來兩年,中國會大舉收購台灣企業,因為那是在「打老虎」勢頭下,各個老虎保護自己的唯一「政治正確」之道。
多年來我一再提出警告:就像政治上的專制,中國看待經濟的核心概念只有一個,就是「上、中、下游通吃」,從電子業、交通業、金融業、文創娛樂業、家電業、紡織業、化妝品業,無一倖免。沒吃到你,只是時候未到,不管你來自台灣還是西方。
台灣由於被視為「本來就是中國的江山」,總體經濟規模不及中國一省,其中四○%還依賴中國,加上近年來社會意志消沉,自然成為下筷子的首要目標。當前習近平選擇性地「打老虎」,老虎的家人近臣、蝦兵蟹將,紛紛自我整頓或逃難,其中最安全、最政治正確的作法,就是投資入股,甚至收購台灣的企業。今天,錢擺香港、美國都未必安全,「錢擺台灣」將成為顯學。
這是未來幾年的大勢,因此台灣的政府、企業、社會必須有自己的策略,拿出積極應變的政策、法律,吸其好處、排其壞處,倘若還是像現在這樣無作為地空反對,最後只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個趨勢帶來的效應之一,就是台灣稱之為「紅色供應鏈」的威脅:台灣的傳統供應鏈地位,遲早被中國壓倒或吸納。
但是,若用供應鏈的舊觀念來應對,台灣其實就不必玩了。因為,供應鏈講究的是低成本、高效率、規模大的接單心態,而這些正是中國山寨了台灣三十年,已經青出於藍的能力。
供應鏈的玩法,目前是中國的優勢,但隨著世界產品掛帥趨勢(見九七三期「台灣靠什麼『產品』吃飯」一文),再過幾年,這優勢就會變成中國的軟肋。韓國是個非常了解產品掛帥的國家,但它擺脫不了上中下游通吃的東方習慣,因而連三星這樣努力追求產品的公司,都被內部供應鏈壓得喘不過氣;何況,中國幾乎沒有原生產品設計,估計很快就會被自己的「完整供應鏈」壓垮。
台灣企業所面臨的生死挑戰,絕不在供應鏈的競爭,而在於有沒有辦法切入世界當前「生活方式產品掛帥」的協作生態圈內,不能再以「供應商」的概念看自己,而應定位為「生活方式的驅動要件設計者」,哪怕是一片晶片的設計。若意志消沉地被拖入「紅色供應鏈」中,將永世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