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首長的施政評比不應與滿意度民調畫上等號,媒體記者須做深入的分析、探討,給讀者綜合性評論才算盡職。
每年,台灣都有一兩個雜誌辦理縣市長的施政評比。我不記得確實的數據,但是東部某縣市長的評比一向名列前茅,而西部也有一些常勝軍。但是老實說,這種評比與一般人的觀察有相當差距。
媒體報導,苗栗縣在劉政鴻執政數年,縣府債務暴增之後,我相信這個「雜誌評比與現實脫節」的問題更為凸顯。畢竟,這是施政評比,而不只是滿意度民調。就算某縣市長民調結果極佳,媒體記者也該做更為深入的分析、研究、探討,然後給讀者一個綜合性的評論,才算是盡職。否則,媒體就像是民調中心,欠缺調查報告的專業深度,更離「第四權」的監督角度差之遠矣。
有些縣市長是跑攤出名的,紅白帖不但人一定到,而且禮金必定有規格行情。幾年下來,其以金錢打下來的「滿意度」當然頗為驚人。但是媒體的角色應該是批判這種作為,而不只是報導此人的滿意度。又如,縣市首長放煙火、辦跨年、請歌星、慶園遊等等,都是燒錢消費而非建設投資。這種事做越多,通常政務推動越差。為什麼過去十幾年,我們很少看到這一類深入報導,就只看到膚淺無聊的評比呢?等劉政鴻卸任之後才蹦出苗栗縣預算赤字破表的新聞,又有什麼意義?
不只是縣市長表現,有些媒體也經常調查大專學生畢業後最偏愛去服務的公司。我記得幾年之前,都是台積電與宏碁拔得頭籌。可是,一家企業是否值得大學生加入,除了企業老闆與企業公司治理的「印象分數」之外,當然還應該包括企業的研發狀況、其主力產品的世界趨勢、鄰近國家的競爭等面向。
如果這些問題都不探索,只是憑年復一年民眾的印象分數打成績,就像我們當年填大專聯考志願一樣,這有什麼意義?三年前,宏碁發生經營危機,業績大幅下滑,當然在該公司服務的員工也是苦不堪言。那麼當初不斷報導哪些公司多好多好的媒體,是不是也該負責任呢?
大學生被媒體誤導而進錯公司,這是可以彌補、改變的,找個時間跳槽即可。但是縣市政府累積巨額負債給後代子孫,卻是一個難以扭轉、遺禍甚久的災難。這種造孽之事,不論是已經曝光的苗栗縣或是尚未曝光的其他縣市,都該把它掀出來。縱容這些縣市胡作非為的機關,不論是主計單位、審計機關、立法院,都要被揪出來批判。
苗栗縣幾百億累積負債的問題,新聞只有兩三天,我認為大家得到的教訓還不夠。該負責任的人,就算不必像北韓那樣用高射炮處決,也該想個辦法懲罰一下吧?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