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不曾造訪大稻埕,這天我趁著工作空檔,來到大稻埕,車子一進入這個區域,可以看見好幾間老宅都在翻修中,同事跟我說:「這裡在一年內就有四十間店面進駐。」
不僅僅年輕人開的文創小店陸續進駐,就連跨國企業、新創品牌或「哈台」的日本人都紛紛看上這裡,搶進這個擁有悠久歷史的老城,這讓我們更想一探究竟,大稻埕到底發生了什麼你我不知道的變化?
大稻埕位於台北市大同區西南一帶,緊鄰淡水河,商船往來方便,自清末到日據時期,在經濟、社會、人文發展上,傲視全島,不僅商業活動頻繁,同時也是人文薈萃之地。當年它是全台最大的茶葉、布料批發集散地,累積龐大財富,讓大稻埕的迪化街被稱為「台北華爾街」。
走在這裡,街廓上隨處可見巴洛克式建築與閩式三進的老宅,「在這裡,連空氣裡都有著歷史的味道。」這也是大稻埕的迷人之處,那天我特意走到位於重慶北路、保安街口的星巴克,這裡是當時赫赫有名「鳳梨大王」葉金塗的宅邸,走進裡頭,挑高的空間設計、旋梯、長廊,不難想見當年富豪生活的講究。
大稻埕的傳統經濟以經營批發生意為大宗 ,因此當地的作息時間與一般商區截然不同,晚上六點一到 ,許多店家就紛紛熄燈、拉下鐵門,那天我在晚間七點左右造訪,許多店家都已打烊休息。
一天深夜,一位當地傳統店家的老闆,走在一片漆黑的大稻埕街道上,突然看見有一間房子燈火通明,裡面約有六、七位年輕人,仍然在埋頭認真地熬夜工作,這個畫面讓他心裡湧起一陣感動,覺得這就是台灣未來的希望,也激勵他要更加努力奮發!
由這個真實的小故事,告訴我們大稻埕的新經濟和舊產業,大可以是共生共榮的正向發展。舊產業的資源根柢深厚,新經濟的創意潛力無限,兩者可以互補互助,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讓大稻埕的新經濟成為台灣產業升級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