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政府本身不依法定流程行事,而隨著政治形勢跳躍執法或選擇性執法,那就連政權國家都不是,而趨向「集權國家」了。
「政權國家」與「主權國家」的最大差別,就是後者的政府已經國家化,國家對內部及外部所做的承諾、所簽的合約,不因為「政府」的執政黨交替而改變。否則,那就只是一個「政權國家」,因為下一屆「政府」隨時可以否定推翻上一屆政府的承諾。
台灣的政府還沒有國家化。「政府」這玩意,在台灣頂多還只是一部「哪黨執政哪黨通吃」的行政機器,政策毫無連續性,執法缺乏公正性。看在那些政府已經國家化的主權國家眼裡,實在心驚肉跳;跨國企業不再敢深耕台灣,國際資金不再敢進入台灣,只剩下國際投機客敢進來鬧場,還有那些「無論如何都要政策性地進入台灣」的中國資金。
由於政黨不惜以破壞在任政府的政策來奪權,由於在任政府不惜以跳躍性、選擇性執法來護權,台灣在世界上的地位等級,已經由「類主權國家」降落至「政權國家」,再如此下去,一兩屆「政府」之後,台灣就會被世界判定為「類集權國家」,而那對中國統一台灣,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
對於台灣的自我主權降格,中國如果要發感謝狀,要發給誰呢?它得感謝好多好多方:首先,得感謝那些靠奪權獲利、靠保權護利的政場人物,然後感謝一些自私無感的商人,感謝一群仰賴商人提供優渥退休生活的政務官、事務官,感謝一群靠著「民代」身分撈錢的立委議員,感謝只求壓低成本的媒體老闆,感謝一群依賴通告費過日子的名嘴,感謝那些明知事態卻不敢碰觸「政治正確性」的學者清流。是的,中國幾乎要感謝所有智商超過一○○的台灣人。
台灣曾經以「已經一人一票」自傲於世,但在「一人一票」這種初級民主被證明無法改善政治惡狀後,台灣人沒有選擇「深化法治」這條路,而挑選了「沒有後果的自由言論」這條路。為什麼?小民可以說他知識不夠,但是精英呢?講到底,還是台灣那種引誘人「不吃白不吃」的大制度。
很多人將台灣的問題歸咎於「資本主義」,其實台灣的現狀哪有資格被稱為「資本主義」?台灣問題的根源來自不良制度下的「權本主義」:一種金錢圍繞著權力而分布,而不是圍繞著市場而分布的原始狀態。台灣要好,首先得打破整體的權力結構,使得「權力分散、權力制衡、權責相副」三原則貫穿全台灣,無論是政治、經濟、商業、教育、文化領域。
二○一六大選在即,台灣若不能走上「權力的市場化」、「政府的國家化」這兩個方向,在國際上的主權地位將持續降低,而這是台灣的自我作為,與中國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