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台灣為何沒像樣的產業政策?

台灣為何沒像樣的產業政策?

2014-12-18 15:54

光是自由化、國際化,不足以解決台灣經濟困局,深謀遠慮的產業政策,才是奠基未來發展的關鍵,而好的產業政策須兼顧四大面向⋯⋯。

我最近幾個月在許多雜文一再呼籲,台灣的經濟若再不轉型、再不創新,那麼整體經濟形勢將每況愈下,平均薪資也難上漲。「自由化、國際化」只是讓企業面對全世界的競爭,希望他們在刺激之下發憤圖強。但是正如心理學所描述的,面對競爭確實有些人會發憤圖強,但也有些人把焦慮對象轉換,反而要求政府「不要開放」,其結果往往是在政府保護之下更加脆弱。

 

此外,自由化與國際化下,人民移動也更方便,而想要發憤的人眼見國內消費力衰退,也極可能用腳投票,轉往國外發展。總之,台灣今天的經濟困境,我不認為芝加哥學派的「自由化、國際化」主張有什麼鬼用;要解決問題,關鍵還是在產業創新轉型。

 

談到產業創新中的國家角色,許多人想到韓國三星、LG、現代,或國內失敗的兩兆雙星,其實都不是理想的產業政策典型。韓國政府傾國家之力扶持單一企業集團的作法,在台灣的民主氛圍下根本不可行。而他們用國家力量打匯率戰、智財戰的手法,也根本不入流,台灣不該學這些不入流招式。

 

至於台灣的兩兆雙星,我認為是財經科員關在房間裡一廂情願想出來的,既沒有國際相對競爭環境的預期評比,也沒有兩岸策略互動的因應模擬,更沒有機關首長的投入與判斷,其失敗不足為奇。

 

一個好的產業政策,須考慮以下面向:

①它必須建立在台灣穩定的(而非短暫的)競爭優勢上,例如拚DRAM、面板需要兵團作戰般的兵力集結投入,但我們根本看不出台灣有此優勢,相反地,台灣的優勢在中小型企業的靈活與彈性。

②它必須是別的財力豐厚的國家想學、想拚、想跟上,也難以企及的,例如對岸沒有智財保護、員工流動率太高,非常不利於產品世代快速研發,而這卻是台灣的強項。

③它最好能與民間就業有關,創新性產業未必能創造就業,但國家的產業政策要盡量向「擴大就業」傾斜。

④它最好有來自民間的助力,官民互為補充。

 

以上這些面向,都不是簡單的課題;不僅一般科員、科長未必能掌握,沒有概念的機關首長也一樣腦袋空空。習慣做官的人,凡事都是分批分包給下屬,美其名曰分工,其實是在掩飾自己「只是有領特支費的『收發』」。有能力、有見地的首長,需要「比所有部屬更了解問題」,內化為自己的思考,淬鍊出強烈的直觀,然後才去推產業政策。當年孫運璿推半導體、李國鼎推科學園區,外界種種龐大阻力,都是靠他們的直觀與毅力去克服的。

 

台灣沒有好的產業政策,為什麼呢?唉,說出答案,又要得罪人了。

 

(本專欄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潘部長,請即刻裁撤「大學系統」
潘部長,請即刻裁撤「大學系統」

2016-06-02

談學界生態
談學界生態

2016-05-05

土地市場公平嗎?
土地市場公平嗎?

2016-03-24

「高速公路騰空左線」應該推動
「高速公路騰空左線」應該推動

2016-02-25

別用一種民粹,看兩種官舍
別用一種民粹,看兩種官舍

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