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FTA、融入全球化,台灣是閃躲不了的;但連勝文不等於FTA,郭台銘不等於台灣企業家,連勝文選輸了,台灣的全球布局還是要走下去。
台灣縣市地方選舉十一月二十九日投票,一如大家預期,執政黨「慘敗」。這樣的慘敗,當然會引發政局檢討。
一個必然的檢討方向,當然就是經濟。在選前一周,連勝文陣營強打FTA牌,並公開質問柯營是否支持繼續杯葛服貿與自由經濟示範區審查。連營更找來一群經濟學家排排坐相挺,有的人年逾七旬、有的人色彩鮮明。一個地方選舉扯出「國際」經貿談判已經很奇怪,還要求沒有黨籍的柯P表態,更是奇怪;但這樣操作FTA議題,對嗎?
在台中,則是郭台銘力挺胡志強,聲言如果胡當選就加碼投資台中。這個說法,也難免令人懷疑企業家的政商盤算。但是這樣操作「條件式投資」議題,對嗎?
對於FTA或全球化議題,台灣社會並非沒有雜音,至少我就知道不少年輕人簡單地將他們失業或低薪歸咎於全球化,並認為全球化得利的多是資本家。因此,把FTA與連勝文扯在一起,更坐實了若干人「權貴喜歡FTA、得利於FTA」的刻板印象。
如今,最令人擔心的結果已然出現:既然台北大多數選民挺柯、台中大多數選民挺林,那是否表示多數人「贊成」杯葛與連綁在一起的FTA、與胡綁在一起的郭台銘?
台灣要不要與重要貿易夥伴簽FTA,我認為是一定要的,因為不簽,確實會讓台灣賴以維繫經濟運作的貿易嚴重受限,進而迫使若干廠商出走、國內投資縮減、內需與外貿同時受限、勞動需求壓縮,工資與就業皆下降。所以,簽FTA融入全球化,台灣是閃躲不了的。
那麼服貿、貨貿呢?要不要簽?這個問題很複雜,答案也不可能簡單。兩岸關係當然不是一般國際關係,而國人看待兩岸貨貿服貿,當然也不等同於台星、台紐之間的FTA。台灣與大國簽署FTA能否成功,絕對涉及對岸的態度;中共如果拚命阻攔,台灣真的會很辛苦。因此我們融入全球的進程,也就與兩岸關係攪在一起。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一向說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從來沒有放棄武力犯台,在國際場合又處處讓台灣難堪,台灣人民當然不會將對岸與紐西蘭同等看待。於是,台灣國際化的進程繫於台灣與對岸的關係,而這個令國人常有屈辱感的兩岸關係,恐怕是不少台灣人民不太想發展的。這個令人困擾的愛恨交錯關係當然要解決,但是要有技巧,不能弄成選戰對決式地解決。
如今連勝文選輸了,台灣的全球布局還是要走下去。連勝文不等於FTA;郭台銘不等於台灣企業家;連家、郭家的興衰也不等於台灣經濟的興衰。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