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台灣刻正處理內部的政治歧見,但若再繼續與全球經濟隔離,台灣還能撐得了多久?
身為台灣股市和經濟分析師,觀察台灣近年的發展脈絡,常常令我感到沮喪;雖然我完全理解台灣的政治情勢,也經常向國際客戶解釋,在經濟繁榮與主權的選項中,台灣只能擇一,並付出放棄另一端的代價。但是,美國牛肉議題卻凸顯了,台灣的政治生態,已將國家重要議題,帶離了主權和繁榮的討論範圍,而讓不重要且不專業的情緒,嚴重損傷整體的利益。
台灣面對中國打壓的艱難外交挑戰,中國又窮極一切阻礙台拓展外交;美是台最具影響力的盟友、國防武器的主要供應國,也是台灣最大終端需求的出口市場;但台灣卻忽視這些現實,多年來輕忽美國的重要性;例如把美國列為優先推動事項的美牛進口,視如無物。
當然,禁止美牛的原因,是美國、英國和加拿大曾爆發狂牛症;但是美國從未發生狂牛症影響人類的案例,美國人自己也吃了很多牛肉。所以,為了不讓查無前例的狂牛症傳入台灣,台灣立法院寧願犧牲與美國的關係,其最直接的成本,就是台灣被排除在泛太平洋經濟夥伴(TPP)協商中。
TPP是亞洲版的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墨西哥經濟也因與美、加簽了該協定才得以轉型升級。目前TPP涉及十三個國家,包含韓國,該國最近才與歐美簽自由貿易協定,與中國的協商也步入後期階段。
此外,台灣立法院更進一步禁止瘦肉精牛肉進口,導致台灣近十年都無法透過TPP或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進入其他市場。原本會向台灣廠商下單的美國或其他TPP會員國廠商,將會轉而向韓國或其他地區下單,台灣失去的是就業機會、稅收和個人所得成長。
為了台灣消費者微乎其微染上狂牛症的風險,值得導致數以千計的台灣人減少工作機會或才能無從發揮?小型經濟體稅收的減少,意味著較少的資源可用在國民健保制度上,最後反而讓人民產生更多的健康問題;若早在一開始就開放美牛進口,這些可能都不成問題了。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無須強化經濟下推動保護主義,蘇聯和美國擁有同等級的軍事力量,但在冷戰的經濟戰場上,封閉的蘇聯輸了。台灣必須找到一個可以強化主權和經濟繁榮的方式,微不足道的內耗只會兩者皆失。台灣若不利用中國的壯大過程,很難獨自成長;雖然這可能會造成過度仰賴中國的後果,但也將創造在其他國際市場平台上成長的機會;有了足夠的實力,也才更能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和拓展主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