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理財實驗室上線快十年了,這其中,因應姐妹的成長,平凡媽做過不少調整。或者可以套句老梗,整個實驗的過程中,唯一的不變就是變。但真的有一件事,從頭到尾平凡媽沒有改變過,如今,這個原則也要變了!
變的是平凡媽和平凡姐妹溝通的原則。曾經採訪過很多教育專家,還因此整理出書的經驗,使得平凡姐妹還在天堂排隊時,平凡媽心裡就埋下了一個小小的信念:「凡事都可以溝通,要跟孩子講道理,即使處罰也要說清楚!」
這個看似簡單的信念,實際執行上,卻是艱深的智慧和藝術。
首先,用什麼方式講道理?其次,在什麼時機點講道理?最後,如果道理就是說不通,那怎麼辦?從小習慣和媽媽講道理的平凡姐妹,因為「道理說習慣」了,所以很容易和媽媽溝通,即使「講道理當下」彼此再劍拔弩張,母女都很會依賴「道理寶劍出鞘」,來解決母女當下的每一個衝突和不一致。而道理背後緊緊跟隨的,就是讓平凡姐妹自己練習做選擇和決定-還可以選擇時,讓姐妹重新選擇;已經無法選擇時,讓姐妹自己確認最後「不得不」的決定。
但慢慢的,平凡媽發現問題了。「不是每一件事情當下都有道理!」平凡爸提醒著平凡媽。講道理背後隱藏更深層的管教和人性考量是,許多事情在「講道理」的過程中,並沒有被解決。因為道理已經讓父母「釋壓」了(道理講完孩子就「已經」學會?父母責任已了?),同時也讓孩子逃脫了(聽到道理了,怎麼做,下次再說!)。於是有些孩子學不會的事,不管怎麼講道理,他還是學不會;有些看似孩子已經「透析」道理的錯誤,結果還是一犯再犯,無法「知錯能改」。於是「沒有為什麼!」,慢慢成為平凡親子理財實驗室裡「必然存在」的口頭禪。
「為什麼我要被關禁閉,不能領零用錢?」姐妹問。
「因為你們沒有遵守先前的約定,該做的事情還是沒有做到啊?」平凡媽回答。
「那我可以被關禁閉,但為什麼關禁閉的處罰是不能領零用錢?」
過去的平凡媽,會耐心解釋:「因為……所以……」,但現在,
「沒有為什麼!關禁閉的處罰就是不能領零用錢!」
現在平凡媽慢慢明白,許多事,真的不需要在孩子還似懂非懂時,跟她們講道理,因為道理怎麼說也說不清,卻扼殺了孩子學習的好奇心和錯中學的機會。尤其是生活習慣和規矩,「沒有為什麼」,跟著做就對了。就算「有為什麼」,也不一定要當下講清楚,生活中挑最適當的時機,在最輕鬆的心情下,用說故事或玩遊戲的方式「講道理」,喚醒曾經跟著做的孩子心裡埋下的那顆小小種子,結果,往往會比當下立即講道理,更容易被孩子永久記在大腦裡,甚至因此改變他的行為,轉化成他長長久久的成長養分和習慣!
所以現在,當平凡姐妹不服氣或歪著頭問平凡媽「為什麼」時,很多時候,平凡媽的答案變得很簡單,就是「沒有為什麼!」
本官網專欄內容及言論觀點僅為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今周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