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占台灣電力市場的台電,沒有競爭對手。如果台電民營化,對台灣的經濟和資本市場,會有更大貢獻。
最近台灣為了核四爭論不休,或許這是台灣政治史上最具正面的發展之一,它的意義遠超過議題本身──「核四是否應該停建」,還包含一些有關台灣經濟和政治遊戲規則的基本精神。
台電是公營的獨占電力公司,獨家掌控台灣的電力生產與分配。台灣有太多的經濟資源由政府直接掌控,這當然是不對的。首先,政府角色首重經濟體內參與者的公平競爭環境,如此才能得到經濟發展的最佳解決方案;這可從二、三十年前共產國家血淋淋的教訓得到反證。
猶記得一九八三年,我第一次去到中國,當時的景象著實令我震懾。街頭穿梭的汽車,宛如四○年代的汽車博物館展示品,火車則像是來自一八八○年代,而房子看起來比火車的年代還要古老。政府掌控的事業體沒有創新,因為少做少錯的心態深植員工心中,古今中外皆然。
政府球員兼裁判,不但身為產業的法規制定者與監理者,又參與產業經營,利益衝突莫此為甚。一旦公營事業涉及違法,這種雙重角色讓政府不可能出手自我制裁。
其次是獨占的問題。政府掌控企業的後果,可由共產國家的經驗得到教訓;而容許獨占廠商的後果,則可由資本主義獲得明證。
以微軟為例,還記得上回看到具有創新改變的Office軟體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微軟的新版Windows作業系統,可謂一代不如一代。有多少人比比爾蓋茲更有錢?在一個正常的資本主義體制下,企業因冒險和提供創新而獲得報償,但獨占廠商不再需要冒險,更不需要創新,卻仍能獲取壟斷的利益。
儘管我們不能指責台電賺取暴利,因為台灣民眾默許政府扭曲電價結構,以低於生產成本的電價,導致台電出現逾一千億元的虧損,進而侵蝕台電的資本。但是用電戶享受電價補貼,而台電的巨額虧損卻得由納稅人買單。
由此產生了二大爭議,一是納稅人和用電戶不一定是同一批人,因此會有受益者和受害者,這既不公平也沒有效率,等於是變相鼓勵浪費能源及逃稅。其次,我們無法得知,究竟是用電戶獲得的補貼太多,還是台電效率太差,沒有能力生產廉價的電力,以致虧損累累。
因為沒有競爭對手,我們無從比較台電績效的良窳。
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台電沒有生產更低價電力的誘因,是因為台電員工個個捧著鐵飯碗,哪裡會在乎公司獲利和效率這等「小事情」呢!
要打破台電獨占局面,其工會可能是最大障礙;台灣菸酒公司也有類似情況。
如果這兩家公司民營化,獲利都有機會提高,對台灣的經濟和資本市場,會有更大的貢獻。再進一步說,台灣的銀行體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