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公債之外,現在人擠在哪?恐懼還是最擁擠的地方;而漸漸有些膽大的,把頭露出防空洞外。
不止官員如此,報載知名藝人投資股市失利,連投資基金也失利。細看新聞內容,都是當時熱門商品,不管總統或老百姓,都被相同的訊息牽者走。
財經部門幕僚提供給長官做決策的依據,與當時市場普遍看法一致,認為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可能導致原油的供給失調,造成油價大漲。而油價漲了之後,其他商品價格也跟著飆漲,通貨膨脹迫在眼前,不做處理不行。
我們的理財專家,每次推薦的都是當時最好銷售的、最配合媒體炒作的商品。當這邊討論油價、鐵砂,那邊就用力促銷天然資源基金。老百姓打開電視,看到所謂的專家都在講這問題,就寄望這種商品可以替自己賺錢。
當市場形成共識時,更應該逆向操作
當市場形成共識的時候,往往就到了要反轉的時候,連最遲鈍的公務員都知道的祕密,那就不是祕密;資本市場食物鏈最末端的基金散戶都能掌握的明牌,肯定是冥牌。這兩大指標居然都認為原料市場要漲,不跌才怪。
台灣的油電要漲價,與要開放美國牛肉的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根本經濟發展策略必須付出的代價。
大家認為去麥當勞、超商打工是暫時性的工作,還是要到辦公室幹活、工廠操作機器才是正經職業,那就要認清一個事實:沒有貿易,台灣經濟就完蛋!
我們的工業生產,有一半是出口。商業活動,扣掉醫院、法律訴訟這些,與貿易相關的也都超過一半。過去二十年最有活力的電子產業,超過八成是出口的;民國八十年之前的三十年,靠紡織、石化這些傳統產業撐起高增長,那也是以出口為大宗。
台灣的有錢人,假如不是做與出口相關產業的,就是靠土地、炒股搞錢。民意調查又清清楚楚顯示,雖然我們都想到買賣不動產、快速進出股市來發財,但是這個社會的價值觀裡,卻又鄙視這些人,所以才會有那麼大的呼聲,不計成本也要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與不動產交易所得稅。也就是說,台灣國民企求的經濟增長,來自外貿的貢獻,是共識度最高的。
決定油電價格方式的變動,不是反映成本或預測行情能力好壞,而是能源政策、應對國際對二氧化碳排放要求的策略;開放美國牛肉,不是強逼台灣人吃美國牛肉,就與開放美國車進口,台灣人還是可以只買自己喜歡的日本車、德國車。只要開放,沒強制要買,這是現在國際貿易的原則。
上周(本刊八○七期)提到,錢都擠在看似安全的國債裡,德國、美國、瑞士有很多短天期的國債是負利率,肯定到了要反轉的時刻。
除了公債之外,現在人擠在哪?六月十五日台灣要表決這幾個爭議性高的法案,六月十七日希臘要第二次投票,恐懼還是最擁擠的地方。與上周的差異在於,漸漸有些膽大的,把頭露出防空洞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