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政綱」的總目標是強化台灣,所有主張都有面向世界、公平正義的核心理念貫穿其中。蔡英文的治國邏輯是什麼?十年政綱如何產出?高房價、低起薪問題如何解決?
一本多達九十九頁的「十年政綱」,是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三年多的成績單。她拿它報名參選二○一二年總統,也用這張成績單,希望贏得人民的信任,讓她擔負更多國家治理的重任。
但一開始,這「十年政綱」並非選舉產物,而是民進黨敗選後的「黏著劑」。
○八年對民進黨而言,是士氣最低落的一年,整個黨因為扁案而幾乎瓦解。臨危授命、不識「政治」為何物的蔡英文,一肩挑起了民進黨轉型的重擔。
在各派系、各天王為了權力強烈拉扯下,幸虧是這「十年政綱」把黨工緊緊箍在一起,民進黨才沒分崩離析。
蔡英文務實地用「十年政綱」來凝聚民進黨人的向心力,也累積歷任政務官的執政心得,站在守護台灣的立場,監控國民黨力推ECFA所造成的各種社會經濟後遺症。
影子內閣 各司其職
當時,蔡英文幾乎每一次開會都全程參與。像未來產業、貿易、兩岸是她的強項,她熱烈參與討論;對她不熟悉的課題,則透過會議中不同意見者各自表述,她抓重點、快速學習,也立刻決定她的「要」與「不要」。
前期參與較多的前政務官,在經濟與產業領域有前經建會主委陳博志、胡勝正、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前經濟部長何美玥、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以及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等人;在財政方面有前財政部長林全;農業是前農委會主委李金龍。
每周五他們固定開會,維持「影子內閣」的模式,各司其職,把各領域重要問題拿出來討論。形成共識後,在下個星期一和黨籍立委固定聚會、交換意見,看要如何從立法院透過監督、立法,去實踐民進黨的政見。
其中,陳博志、張景森、林全是支撐起十年政綱的三大棟梁。而前研考會副主委、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劉建忻,則幫蔡英文統整十年政綱,最了解她的思惟,也是她最重要的政策文膽。
這樣的運作模式一直持續到○九年,民進黨召開民間國是會議之後,重新檢討黨章以及行動綱領,才正式為「十年政綱」定了調,作為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基礎,外界也視它為蔡英文問鼎大位的政治作品。
以就業為導向 發展內需產業
不過,五都選舉前,蔡英文被迫參選新北市長,因為選舉用掉了她和黨中央大部分的人力和時間,十年政綱小組停止運作一段時日,改由劉建忻以「打游擊」的方式,化整為零,四處參加各式研討會,廣納學界與社團的力量,擴大結盟。
蔡英文後來將參選新北市長的選舉補助款,捐贈民進黨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成立智庫,正式成為蔡英文參選總統的「政策大腦」,委由民進黨大老吳乃仁操盤。而台大經濟系教授、蔡英文姊夫劉錦添,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以及社會住宅聯盟、台權會等社團,也陸續加入「十年政綱」討論,形成一個有堅強社會基礎和論述能力的政策幕僚團隊。
這本由前政務官、學者和社團代表共同研發、費時三年多才完成的「十年政綱」,最特別的是聚焦台灣,並檢討ECFA後的兩岸互動現況。
其中,最受人關注的經濟訴求,蔡英文主張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的優質經濟,也就是發展內需、在地產業,創造農村新經濟,並為下一代營造一個公平分配的互助社會,此舉有別於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提出的「黃金十年」,將台灣經濟發展建基在兩岸和平紅利之上。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蔡英文著重的是台灣的「未來」,所以主張經濟自主,發展內需產業「強化台灣」,再透過國際市場進入中國;馬英九是執政者,急著要解決台灣「現在」的經濟問題,才能贏得連任,而主張切入中國龐大市場和兩岸商機,利用ECFA大賺同文同種的和平財,立刻改善台灣經濟。
國家安全第一 兩岸經貿第二
蔡英文的治國邏輯,充分彰顯在十年政綱個綱排序中,「國家安全戰略」和「兩岸經貿」分別名列一、二。
她先在世界經濟地圖中找到台灣的定位,再決定兩岸經貿要如何互動,接下來才是就業、產業、勞工、財政稅制和金融等。但這也引來國民黨的批評,認為她不提「中華民國」、不承認「九二共識」,萬一她當選總統,兩岸交流就會走進死胡同。
不過,十年政綱核心幕僚反駁,認為這是曲解蔡英文原意,她提出了「台灣共識」,就是要透過民主程序,「立法」決定國家重大政策和台灣前途,強調的是民主深化,而不像馬政府和中國簽署對台灣經濟影響深遠的ECFA,繞過立法院,規避監督,「只要透過民主程序,多數人民點頭同意,蔡英文怎會反對兩岸交流?」
此外,在十年政綱中若干用字,也頗有蔡英文個人特色,例如:「善待薪資所得納稅人」、「建立區域水帳,政府統一調度水權」、「公辦都更」、「翻轉首都圈中心邊緣」、「覺醒青年關心世代正義」、「引導新世代產業活動往中南東部推進」、「由總統親自領導司法改革,建立人民參與審判機制」……,雖然具體作法仍須更細緻的設計,卻已經很有吸睛效果。
了解「十年政綱」、「黃金十年」的製程和幕後推手,就是要掌握台灣未來十年的基本格局。如果是「英嘉配」挑戰成功,蔡英文的治國方針對兩岸關係衝擊最大,她以擴大內需為基調的經濟戰略,要如何撐起貧富差距惡化的失衡台灣?如果是「馬吳配」連任,閣揆出缺,黨政高層人事改組也勢不可免。
二○一二年不管誰當選,台灣的「政府治理」都將出現重大變革,而且都要面對全球經濟困局和「弱領導」趨勢。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