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融合來自荷蘭、日本以及大陸的文化所發展的生活形態,多元的美食、便利的生活以及熱情的態度,應能吸引國外觀光客來台。
前些日子,有機會參與商業發展研究院舉辦的「服務業二○二○年發展願景與藍圖論壇」,針對服務業勾勒出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期盼服務業成為台灣經濟發展基礎。會議邀集業界、學界與研究單位,以「世界咖啡館」形態進行,參與的專家分組深入對話,特與讀者分享初步的結論。
首先,就吸引國內外人士在台的高附加價值消費,在國際上較具有競爭力的行業,與會者認為在觀光旅遊、醫療服務、文化/教育等方面,台灣應該具有相對的優勢。台灣融合來自荷蘭、日本,以及大陸各省的文化所發展的生活形態,極具獨特性,多元的美食、便利的生活以及人們友善熱情的態度,應該能吸引國外的觀光客來台。
其次,由於頂尖精英的持續投入與數十年來的發展,國內的醫療服務相對於國外的醫療品質與收費標準,極具競爭力,若能選擇適當的醫療項目,如健康檢查、醫學美容等,應有機會讓台灣在全球的醫療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再者,台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區,也是華人社會中唯一仍使用繁體字的國家,這兩大優勢使台灣成為學習中華文化的最佳所在,若能掌握近年來因中國崛起而延燒的中文熱,台灣應有機會作為世界進入中文世界的窗口。同時,台商的足跡遍及全世界,如能協助台商建立企業大學,建設台灣為國際企業訓練的基地,將可吸引全球的員工來台接受訓練。
在發展觀光旅遊、醫療服務、文化/教育時,也面臨一些瓶頸,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國內服務業的基本設施不足。例如桃園機場,在軟硬體設備皆已落後其他國家,但諷刺的是國內卻在最近十年另外建設了許多蚊子機場,顯示選舉考量的操作已帶來嚴重的苦果。同時,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雖然觀光統計數字迭創新高,卻也暴露國內旅遊設施容量的問題。
對政府單位而言,目前當務之急為仿效當年的十大建設計畫,大幅提升國內服務業相關基礎建設的質與量,為未來潛在的國際觀光客群,模擬可能的住宿、餐飲、娛樂、會議、交通運輸等需求,並積極協助國內外業者投資。
過去數十年間,台灣以生產有形商品的製造業為基礎,大量外銷以滿足國外市場需求,作為主要的經濟發展動力,但近年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加速產業外移及自動化生產之後,有形商品的外銷對於國內就業機會的幫助相當有限,未來我們將更需要無形的服務業帶來高附加價值的在地消費,創造就業機會,並提升國人的生活品質!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