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雲彰地區三大開發案,須增加用水七十萬噸,如何解決這麼龐大的需水量,已成為棘手的議題;而龐大耗水量對地層下陷嚴重的雲彰地區,也將是重大打擊。
集集攔河堰建成後,濁水溪每日僅存的「尾水」(扣除農業、民生、工業用水後的剩餘水)已不到二十六.七萬噸,接下來即將興建的湖山水庫與自強攔水堰計畫,將讓一條濁水溪被「劫」三次。近乎乾涸的濁水溪、幾乎聽不見的水流聲,彷如無言的控訴,也暴露出雲彰地區,長久以來爭議不斷的水資源問題。
攔河堰水資源分配不公 「蓋來送給工業區的禮物」
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光石化八輕申請案,未來每天將使用四十萬噸的水,另外加上六輕五期、中科四期(二林園區),每天分別需要十三萬噸與十五.五萬噸的工業用水量。
經濟部水利署推估,這三大開發案,加上其他小規模的工業用水,總計每天還需要再增加七十二.三萬噸的工業用水,而目前雲彰地區每天工業用水約為四十七.四萬噸,需要增加供應用水五三%。
由於濁水溪供應已達飽和,水利署計畫興建大度攔河堰,始能滿足此需求。水利署預估,大度攔河堰每天可供水八十萬噸,剛好可以應付三大開發案所增加的用水量。不過,彰化環境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則認為,大度攔河堰是水利署專門「蓋來送給工業區的禮物」,對民生與農業用水來說,水資源分配不符合公平原則。
大度攔河堰截取的龐大水源,農業卻完全用不到,被剝奪的水源,是否對下游農田用水造成衝擊,轉而更加劇地下水的抽取,蔡嘉陽認為:「非常有可能。」他進一步解釋,政府不但攔截水源以供工業區使用,枯水期時的工業缺水,還會調用農業用水來支應。例如,工業局就與雲林、彰化農田水利會簽訂「集集攔河堰工業用水調度使用農業用水契約」,每天最高可調撥三十六.七五萬噸的農業用水。
地層下陷、土壤鹽化 超抽地下水影響世世代代
工業用水擠壓農業用水,農民就只好被迫抽取更多的地下水來灌溉。關於抽取地下水的影響,根據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下稱中水局)的資料,九八%水源來自地下水的彰化地區,每年地下水超抽量約介於一至二億噸之間。長期累積下來,彰化地區已成為嚴重的地層下陷區,依近年來台灣地區地層下陷之監測結果顯示,彰化縣大城鄉每年仍有六.四公分以上之下陷速度,雲林縣下陷中心則漸漸往內向土庫、元長等地區移動,地層下陷情形每況愈下。
地下水超抽伴隨著海水入侵、土壤鹽化的危機,鹽化的土地將無法耕作,只能任由荒廢,土壤鹽化是濁水溪流域的一大隱憂。
在一個地下水超抽嚴重的地區,設立石化、電子等高耗水產業,雲林環保聯盟總幹事廖冠貿質疑:「政府的水資源策略,究竟是怎麼盤算的?」
為了供應三大開發案高耗水產業的需求,水利署規畫了大度攔河堰、鳥嘴潭(日供十八萬噸)和湖山水庫的建設計畫,以供應工業用水需求。截流地面水,雖然可以免去抽取地下水的危害,但是,集集攔河堰因攔河而造成的地下水層下降問題,恐怕也將在這些計畫地發生;此外,河床沙漠化、大峽谷化的情況,也將同時複製,「再造」下一條、下兩條乾涸的濁水溪。
原本也是規畫為供應六輕五期用水的湖山水庫,中水局副局長江明郎解釋,因為環評委員強烈要求,湖山水庫只能專作民生用水之用。已經有了一個大度攔河堰,若再加上湖山水庫,每天總和高達一百二十萬噸的水量,均提供給工業用水,雲彰地區農業用水被擠壓、地層下陷問題,更將雪上加霜。
對於「攔河供應工業用水」的水資源政策,環球技術學院環管系助理教授張子見總結說:「工業開發帶來的汙染對環境與居民已是威脅,水源斷絕、無法耕作是二次打擊,而河川乾涸、沙漠化,則是更加劇居民健康的風險。」
工業用水與農業用水不同,大部分的農業用水可以再回滲到土地裡,歸於地下水而重複使用。至於工業用水,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及資源保育系系主任連惠邦表示,以永續產業綠色製程之觀點來看,長期水資源目標應是以加強節流與回收,盡量減少用水量為終極目標。
因此,當初台塑六輕五期擴建計畫的環評內容,曾經承諾三年後用水量要降到每天二十五萬公噸。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六輕的用水量仍高達三十五萬公噸,未見其積極改善製程,以減少用水需求。
環保與經濟之間非得是你死我活的零和之爭?台灣曾經透過認真打拚,成為舉世著名的科技島,接下來,政府與民間企業,與其將心力花在對抗或破壞環境,還不如攜手合作,努力研發出高效能的節水、廢水回收的頂尖技術,如此經濟與環保雙贏的局面,才是值得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集集攔河堰在林內淨水廠分流,其中工業用水專供台塑六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