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八日油價起漲,行政院一群人正忙著學PowerPoint,好說清楚「油電雙漲」政策。這群政務官這才了解:「話要講清楚,比算高等微積分還難!」
五二○才上任的劉兆玄內閣,端出「油電雙漲」政策,這個由總統馬英九親自領軍,醞釀近兩個月的政策方案,基本上就是複製「孫運璿經驗」。
馬英九三月二十二日當選後,將油電價格與物價波動視為「國家安全層次的重大問題」。自三月二十七日起,馬英九與蕭萬長於每周四下午四時,都在國民黨中央內親自主持會議,研擬對策。
五月六日,整套方案由準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領軍,每日在國民黨智庫內跨部會協商,每周四下午的「準國安會議」上,再由邱正雄向馬蕭劉報告。據了解,馬英九最在乎的是「能不能把衝擊盡最大可能降低?」
過程中,已故的內定內政部長廖風德和主計長石素梅特別挑燈夜戰了五天五夜。廖風德與石素梅從「家庭家計收入支出調查統計」數據中,篩選出真正「中低收入戶」的實際數據,因而擬定了一一○度以下不調電價、一一○到三三○度減半調整,以及為了鼓勵大眾運輸,將鐵路、高鐵與捷運等電費優惠由原本的九五折改到八五折等「弱勢補貼」政策。
關於計程車是否要補貼?交通部長毛治國認為,計程車應算是「準大眾運輸工具」,在通勤人口中,計程車運量是公車的七成、捷運的一.八倍,以及鐵路運載通勤人口的四倍。而計程車司機每月實收不滿三萬元,屬「勞力密集的中低收入戶」,因此劉內閣決定補貼計程車。
至於許多人都抨擊國營事業營運問題,新政府認為一時之間難以計算清楚。劉內閣決定,將調漲公式打六折,政府補貼二十%,責成中油自行吸收,以改善營運效率。
馬、蕭、劉最後決定,一到五月底的虧損由政府吸收,但油電則一次調漲,讓物價波動一次明朗,然後透過「周末包機」、「陸客觀光」,帶動消費信心,並以「擴大內需」拉抬經濟成長率,希望能夠一「痛」到年底,挺過經濟難關。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套基本上複製「孫運璿經驗」的方案,其實實施的時空背景已經不同了。
當年,蔣經國說了就算,社會也沒雜音。這次,在行政院開的第一次記者會上,厚達十頁的新聞稿、繁複的數據,卻將外界越搞越迷糊。同時立法院對馬英九不滿,也拿行政院當箭靶,各界的反彈遠遠超出劉兆玄的評估。
如果劉內閣壓不住反彈聲浪,恐怕馬上就會成為馬政府執政後的第一號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