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冰、民意支持,馬總統有很好的機會下一盤經濟新棋局,不過,樂觀之中,仍有著亟須面對的重大考驗。
大約是八年前的這個時候,陳水扁總統挾著高民意支持,以「台灣之子」登上了總統寶座,在就職演說當天,台股盤中大跌逾四百點,這個惡兆為其後八年台灣政經環境在跌跌撞撞中調整的序幕。
阿扁總統執政的前兩年,先是廢核四掀開了朝野惡鬥的序幕,其後的九一一恐怖攻擊,台股跌到三四一一點,與阿扁當選前的一○三九三點相較,正好跌到高清愿先生在選前的預測:阿扁當選,台股跌到剩下三分之一。
如今馬英九總統在扁政府臨去秋波,又爆發一連串外交醜聞的不完美句點中接下了下一棒。
台灣的未來是不是會比過去八年更好,多數民眾都抱持樂觀。從大環境來看,台灣有三個大轉機,一是國民黨的完全執政,替代了過去八年的朝小野大政治惡鬥。
目前國民黨囊括立法院四分之三的席次,馬總統權力之大,應是兩蔣父子威權領導以來政局難得出現的大一統格局,台灣進入政治穩定的新時代。
其次是美台關係逐漸進入佳境。在民進黨執政的年代,儘管布希政府對台灣表示友善,但是阿扁政府缺乏靈活的外交手腕,導致美台關係跌到谷底。這次馬英九上任,取得與美方直接溝通的管道,美方宣示以海軍陸戰隊協防美國在台協會,都是以間接的方式,為美台關係升級。
三是已經跌無可跌的兩岸關係重新找到新轉機。這次三二二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後,新當選的副總統蕭萬長赴博鰲論壇,首度的胡蕭會,為兩岸關係展開了一條新路,馬蕭的當選使對岸的疑懼降低,兩岸重啟交流新氣象,今年大陸客來台與兩岸包機直航,應是兩岸關係的試金石。
這次內閣改組,馬英九拔擢台聯出身的賴幸媛女士出任陸委會主委,台商及藍營支持者氣得大罵,不過馬總統下這一著棋,應隱含深意,一方面宣示未來兩岸交涉,馬總統才是拍板的人,另一方面,也在滿足美方恐懼台灣對中國傾斜的平衡布局。也許賴幸媛的人事任命,又為兩岸關係投下了新變數,但是兩岸交流已經有了好的開始,未來仍值得期待。
在這三個看好的大前提下,未來的馬總統也將面臨多重挑戰,其一是馬蕭團隊在競選中大打經濟牌,「馬上就會好」是一句十分打動人心的競選口號,不過,馬總統上任,馬上面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後全球經濟降溫的衝擊,目前次貸風波已漸近尾聲,但是全世界的經濟調整才正要開始。過去美國的消費是全球經濟的發動機,如今次貸波及、消費支出減少,立刻衝擊台灣代工出口型的產業,近期台幣升值,出口成長減緩,台灣的出口產業馬上面臨壓力。
六三三支票面臨跳票壓力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也在降溫,過去半年以來,深滬股市下跌逾五一%,股價下跌使中國逾九成股民都受到傷害,間接也影響到中國消費,過去美國消費與中國經濟是台灣經濟成長的雙引擎,如今都出現降溫景象,這使得今年在競選過程中高喊「七四七」的南韓總統李明博,及喊出「六三三」口號的馬英九總統都面臨支票不能兌現的壓力。
最慘的是南韓的李明博,他大開經濟成長七%的支票,但是今年首季南韓GDP成長只有○.七%,與目標距離落差很大,怪不得聲望急轉直下,最近半年來,南韓在外資出走中,韓元從八九九.五元兌一美元重貶到一○四六.二元兌一美元,韓元重挫值得台灣引為殷鑑,所幸台灣還有兩岸牌可打。
打通膨是上任第一任務
第二個馬總統的大考驗是民進黨留下來的爛攤子,也就是油電凍漲必須面臨解凍的難題,現在外界普遍擔心,油電壓力鍋一旦解除,物價飛漲對經濟的衝擊非同小可。馬總統上任後,油電價格到底是一次漲足,還是分批調漲,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目前油價已經漲到每桶一二六.二七美元,且每桶上看一五○美元,甚至看到二百美元,油電價格調漲勢在必行,從長痛、短痛角度來看,油價似乎以一次漲足比較適宜,惟必須顧及弱勢族群,在大眾運輸系統可採優惠措施,由政府來吸納油價的上漲。
目前油價上漲已為全球通膨帶來立即的壓力,中國首季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逾八%,四月又達八.五%,香港首季達六.五%,新加坡也有六.三%,台灣在油電雙漲後,CPI也可能從目前的三.六四%,如脫韁野馬般向前奔馳。
馬總統的下一個考驗是應付通膨的壓力,新任的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已把「打通膨」列為上任第一要務。
財務黑洞「錢從哪裡來?」
第三個難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錢從哪裡來」的問題。馬蕭在競選過程中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很多經濟學家都期期以為不可,因為目前政府廣義負債已逾十四兆台幣,如果再舉債大搞建設,台灣的財政恐怕吃不消。像是愛台十二項建設的交通網,即達台幣一.四五兆元,桃園航空城也要六七○億元,台中亞太營運中心也要五百億元,高雄自由貿易與生態港也要五七七億元,任何一項建設都要用錢,那麼錢從哪裡來?
從節流的角度來看,未來的政府應從小政府的角度著眼。而民進黨政府暴露出來的很多財務黑洞都應該補破網。此外,健保局的財務困境也應重視,全民健保是台灣極具創意的制度設計,可是這套制度原本只是要大家吃陽春麵,但其後執行不斷加碼,結果變成吃套餐配魚翅,當然形成全民沉重負擔,這些該補的全民漏洞應該好好補漏。
從開源的角度,目前台灣的國營事業體制仍太龐大,像是金融機構有五八.四%的比重仍在政府手上,比一般共產國家毫不遜色。這些年來,中國推動國企上市,單是一家工商銀行就創造了十兆台幣市值;中國的石油公司像是中國石油,市值近一兆人民幣;中國石化、中國海洋石油都已股票上市;電信機構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網通都已是股票上市公司;電力公司如大唐電力、中國電力、華能電力、山東國電等也都股票上市;還有在台灣難以想像的機場如首都機場、上海機場、廈門機場、美蘭機場都已股票上市,單是一個首都機場市值逾台幣一千億元;還有高速公路如滬杭甬、寧滬高速、四川成渝高速等也都上市,這些官方控制的機構透過股票公開發行,一方面為政府帶來豐沛的財源,且監理透明化,用人民來監督國營企業,有效杜絕貪瀆,並帶來效率。也許台灣應從機場、高速公路等國營企業股票上市著手。
第四個考驗是稅負的改革。這些年來要求調降遺贈稅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是政府卻害怕輿論抨擊「劫貧濟富」,在大壓力中,沒有人敢去碰觸遺贈稅的問題。不過從稅負的競爭力來看,自從新加坡在今年二月十五日正式廢除遺產稅後,台灣已成為兩岸四地惟一仍開徵遺產稅的地區,這是台灣資金外流的根源之一。況且,從全球開徵高遺贈稅的國家來看,包括六八%稅率的荷蘭及課徵五○%稅率的德國、台灣、日本及南韓,遺贈稅占總稅收比率都在一%以下居多,只有台灣的一.七九%算是較高的,可見全世界有錢人避遺產稅有道,高的遺贈稅率不一定課得到高稅。
賦稅落伍 改革勢不容緩
台灣的遺贈稅在九○年每年大約徵收到二三○億元至三六○億元之間,○三年及○五年超過三百億元,其中○五年最高達三○四.五億元,但是開徵遺產稅的成本達二八○億元,政府真正進帳有限。而且高所得的有錢人避稅有道,富豪病逝,繳納的遺產稅並不多,當大家批評降遺贈稅是劫貧濟富的時候,卻忘了真正劫貧濟富的源頭是在《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投資抵減。
由於投資抵減是列在所得淨額的減項,從一九八○年代高科技產業啟蒙以來,投資抵減的金額每年皆逾三百億元,二○○○年在高科技發展最巔峰的時候,投資抵減創了八三六.七億元的新高峰,到了○五年仍達八三二.九億元,真正得到投資抵減的人,正是集社會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科技新貴。如果把投資抵減的金額縮減一半,那麼台灣就可以完全免徵遺贈稅了,這個稅改新方向,值得新上任財長好好來深思。
馬總統的第五個考驗是為產業鬆綁,從《今周刊》發表的〈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來看,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一方面有政府獎勵,另一方面,是政府開放產業的主要受益者,除了半導體及面板受到限制外,大多數電子產業都可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到今天為止,電子產業有完整的競爭力,在兩岸三地的競賽中,台灣科技產業名列前茅。
投資鬆綁 釋放台灣競爭力
反之,經營受到限制的金融產業,台灣的競爭力每況愈下,目前中國工商銀行市值已逾二.六兆人民幣,工商銀行去年全年獲利八三一億人民幣,今年首季獲利高達三三一億人民幣,一家工商銀行一季的獲利,幾乎是台灣金融機構整年的總和,兩岸的金融競賽,台灣可說是輸到脫褲子。
目前台灣的金融業可說是處在內外交困的格局。除了中國廣大腹地台灣金融業使不上力之外,台灣的外商銀行也已布局完成。
這兩年,渣打銀行合併新竹商銀,匯豐合併中華銀行,星展完成合併寶華銀行,花旗則併入了華僑銀行,除了竹商銀外,過去這些經營不善的銀行全都納入知名外商銀行版圖。這些外商銀行完成了本國銀行整併,可以利用本國銀行平台進行兩岸三地布局,而台灣的銀行業者卻完全使不上力,這個不公平競爭如果不鬆綁,簡直是把本國銀行置之死地,未來的金管會主委陳樹先生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除了金融業亟待鬆綁外,經濟部尹啟銘部長上任後,除了處理油電價格外,也須處理投資大陸四○%的鬆綁事宜。過去十幾年,台商受制於四○%的限制,偷跑者反成了贏家,反而是守法者,受限於資金、產能無法提升,造成兩岸的產業競賽一直落後的局面。今天台灣的鋼鐵、水泥、造紙、食品、塑化等產業都受到四○%的上限之害,產業競爭呈現頹勢。未來鬆綁四○%的限制,釋放台灣產業的競爭力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急事。
台灣即將進入馬英九時代,儘管大環境仍險惡,但是民氣可用,國人目前對未來經濟好轉的信心已是多年來的新高,再加上扁執政八年,台灣經濟表現不佳,台灣處在相對低基期,只要馬總統找對人下對藥,台灣經濟很快就可以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馬總統有很好的機會,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