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管制的代價

管制的代價

2008-04-03 17:26

全球在面對高物價衝擊的時代,採取管制的國家,通膨抵抗力相對轉弱,反而是充分反映物價的國度,CPI上漲的力道比較輕微。

中油的油價到底該不該繼續凍漲?成了國民黨與民進黨新的攻防焦點。尤其是民進黨政府宣布油價凍漲到五二○新舊政府交接為止,讓即將接掌政權的國民黨急到跳腳。

因為,油價繼續凍漲下去,中油每月的虧損就會增加五倍,如果一直凍漲下去,今年中油全年虧損恐怕會超過一千二百億元,這形同是政府用全民納稅血汗錢來補貼大家消費一般。


 
中油油賣越多 賠得也越多

最近台塑石化受不了油價凍漲的壓力,逕行宣布汽油每公升調漲二.八元,柴油每公升調漲三.一元,結果開車加油的人潮湧向中油,使得中油汽油庫存降至三個月;中油賣得愈多,也虧得愈多,預估中油四月的虧損會達七十五億元。顯然油價繼續凍漲,形同全民埋單,讓已經困窘的國庫更加枯竭。

目前新舊政府正處在準備交接的過渡階段,對執政八年的舊政府來說,油價要不要凍漲,有如父子騎驢一般,似乎怎麼做都不對。若不凍漲,怕被譏為選後就找人民出氣;若是凍漲,則有「陷害」新政府之嫌,怎麼做都不對。

油價長期凍漲的結果,也激起了台塑石化的大家長王永慶痛陳政府凍漲油價的不是,就連經濟部長陳瑞隆也呼籲行政院要讓油價浮動,形成自家人打自家人的局面。這都是管制付出的代價,源頭是從一九七四年或是一九八○年到今天,目前在台面執政的人都沒有遇到過通貨膨脹的經驗。

在過去的一甲子當中,全世界物資供應充裕,尤其是九○年代,美國以高科技時代領航全世界,當時電子消費產品只有跌價不會漲價;加上日本泡沫經濟吹破,資產嚴重縮水,全世界都陷入通貨緊縮的時代,物價不斷下跌,讓大家對通貨膨脹的景象,逐漸失去記憶。

進入二十一世紀,美國變成消費大國,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全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後,很多共產國家開始加入資本主義行列,地球上參加生產的人力幾乎倍增,而中國成了生產基地,原物料的價格跟著飛漲。

首先,是作為生產要素的貴金屬價格大漲,從二○○○年迄今,銅價從每公噸一三三八.五美元漲到八八四二美元,銅價大漲五、六倍,目前仍在八四五○美元的高檔;鎳價則從四三○○美元飆向五一八○○美元,大漲了十倍以上,目前鎳價也在三萬美元以上;鋅價則從七五三美元飆向四五八○美元,也足足漲了五倍。大多數的貴金屬少則漲了五倍,多則漲了十倍。這是貴金屬的行情,而也是重要生產要素的油價漲幅,更不遑多讓。

石油在二十世紀,每桶大約在二美元上下,一直到一九八○年一度飆升到四十.六美元一桶,此後油價回落到每桶十美元左右,一直到九○年代的伊拉克發動戰爭,油價才又大漲。

二○○○年起,油價最低每桶十六.七美元,那是二○○一年的事,此後隨著新興國家經濟繁榮,全球經濟蓬勃發展,油價愈走愈高,很多專業機構評估石油每桶上看一百美元;在幾年前,那是天方夜譚的事,根本沒有人相信。現在油價站上一百美元,一度漲到每桶一一一美元,接受一百美元的油價,反成了大家的共識,大家都知道「高油價時代來臨」。

石油的價格從十六.七美元漲到一一一美元,過去七年來上漲五.六四倍,但是國內油價在同一時間上漲卻不到一倍。這不是我們中油經營能力特強,可以以高超的經營效率來克服國際油價的上漲,而是政府採取補貼油價的政策,管制油價的上漲。

假如油價只是一時的價格波動,只要油價一回落,政府的一時管制政策仍有奏效的機會;但若管制的物價是長期的漲勢,政府管制的那一雙手,就會變得愈來愈沉重,一旦無力承擔而宣布鬆手,那麼這個管制的後遺症,將讓全民無力承受。


 
管制物價會讓資源配置扭曲

就像現在中油愈虧愈多,油價不漲,中油再虧下去,可能變成每股淨值不到五元的「問題公司」,政府必須再增資;若是讓油價充分反映成本,那麼中油每公升必須要漲四元以上,民眾恐怕又要大呼受不了。任何管制一旦到了盡頭,整個社會勢必付出沉重代價。

以過去這一年政府管制油價,及長期管制的電價為例,管制的代價有多麼大?一是扭曲了資源的配置,以汽油為例,同是亞洲國家,大多數國家的生產成本因為原油高漲,莫不水漲船高,目前汽油每公升售價都在五十元台幣以上,只有台灣維持在每公升三十元左右的價位,油價、電價長期不漲,使用油用電愈多的用戶愈能「慷政府之慨」,結果形同政府對有錢人變相的補貼。也就是說車子開愈大,用電量愈多的個人或企業占盡便宜;但是一般小市民使用油、電量相對少,反而吃虧。

結果在資源有限物價飛漲的時代,理論上,政府應鼓勵民眾節約能源、節省用電,但是因為長期壓低油電價格,使得消費者「用得愈多,愈占便宜」,於是在資源匱乏的年代,政府形同變相鼓勵民眾浪費。

還有,假如中油、台電一年各虧一千多億元,這二千多億元的油價補貼,讓原本二千多億元的國庫拿來彌補中油、台電的損失;這筆錢也許是該拿來充作社會福利支出,結果拿來補貼使用油、電量多的有錢人,反而使社會的弱勢族群變相受到剝削。

這些年來,貴金屬原物料行情已漲了五到十倍,油價也漲了五倍多,煤價也漲了三倍;照理說,民眾應強烈感受到大通膨來臨的壓力,大家應該節約能源、減少消耗能源。

可是很奇怪地,我們看到台北街頭仍是開大車、休旅車滿街跑的景象,很多營業場所燈火通明,一般百姓因為油、電價格補貼,並沒有養成節約能源習慣。這些年來,我們到歐洲旅行,像英、德、法,那些國民所得已達三萬多美元的國家,一般民眾已經將大車換成小車;在外國,很多上班族都騎自行車上班,節約能源已經深化到每個人的生活當中;相對在台灣,大家競相開休旅車,這也是油價長期凍漲的後遺症。

第四個角度可以看出,油、電價格長期凍漲,這本來是執政黨為討好選民的「吸票」策略,但是受到補貼的民眾並不領情,這次民進黨執行油價凍漲政策,並未保住政權;更諷刺的是,選後有逾半民眾反對油價凍漲,顯然執政黨自以為討好民眾的政策,並沒有能夠落實在選票上面,這也給了未來執政者另一面鏡子,管制價格絕不是好政策。

選後,新當選的副總統蕭萬長表示,將師法韓國總統李明博抑制通膨,不會將油價調高至國際市場的價格,顯然又把管制的那隻手伸進政府體系裡面,這恐怕不是好政策。


 
當李明博的七四七變成一場笑話

最近李明博宣布,抑制通膨為首要任務,韓國政府立刻宣布調降油品的進口關稅,同時將五十二項民生品項的價格列入管制,希望藉此紓解原物料價格暴漲帶來的通膨壓力。
 
李明博管制二十六項近一年來漲幅逾五%的蔬果食品類,油品及清潔用品及交通教育類,從雞蛋、豆腐、泡麵、洗髮精到補習費。但這份管制清單掛一漏萬,像管制洗髮精,卻沒有管制肥皂,管制長褲,卻沒有管制襯衫;這些管制,除了帶來民眾不便,並引發諸多後遺症外,真正收到的效益卻很有限。

一方面,這些民生必需品的價格上漲,有的來自黃豆、小麥的狂漲,造成了麵包、泡麵、豆漿價格的飛漲,這是成本的推動,很難靠政策使得上力。政府如果一味採取防堵手段,最後終必功虧一簣。

李明博上任才一個多月,選前他因有清溪川整治的成果,號稱韓國「推土機」,受到民眾擁戴,順利入主青瓦台。可是一個月光景下來,李明博聲望暴跌二五%,民意如流水,迅速轉向,主要原因是他把競選口號喊得太過響亮,讓民眾期待過高。以「七四七」為例,他希望韓國經濟成長率每年達七%,平均國民所得(GNI)在未來十年達四萬美元。

這本來就是高難度挑戰,因為在盧武鉉時代,韓國經濟表現最好的時候,成長率也不過是五%左右。李明博在今年上任,正好碰到美國次級房貸的襲擊,全球經濟都反轉向下,○八年韓國經濟已沒有○七年以前的順境,韓國經濟成長率保五恐怕都有很大的困難,怎麼可能保七?

還有韓國GNI去年創下二萬零四十五美元新高;在盧武鉉時代,韓國GNI從一萬美元登上二萬美元,這是不容易的成就。現在李明博要將二萬美元再倍增,難度非常之高。

他上任之後,韓國因為一宗金融購併案將炒股的外資移送法辦,讓外資在南韓大舉撤資,也造成韓元大幅貶值。李明博當選前,韓元一度升值到八九九.五兌一美元,如今,韓元一度貶值到一○二八兌一美元,韓元一下子貶了一○%,更加讓韓國物價踩不到煞車閥。李明博希望管制物價,但是物價的波動反而更加激烈,也讓韓國民眾對新政府更反感,李明博神話上任一個月馬上現出原形。

現在馬英九先生挾高民意支持登上總統寶座,情況很像陳水扁總統剛當選,及李明博當選前,擁有很高的支持度;民進黨政府刻意凍漲油價,顯然有意把油價凍漲的爛攤子交到新政府手上,馬蕭政府如何解這個燙手山芋,值得拭目以待。

我們認為未來的新政府有幾項政策必須要做,一是懇切告知民眾必須面對全球化所帶來的高通膨,這是一個高物價的時代。日前中國公布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達七.一%,二月更高達八.七%,中國政府祭出多項宏觀調控手段,包括升息,將銀行存款準備率拉升到一五.五%,但仍然無力消弭物價的上漲。

中國二月居民消費價格大漲八.七%,其中食品價格急升二三.三%,豬肉價格更是狂飆六三.四%,其他如蔬菜價格上揚四六%、油脂上漲四一%、肉禽製品上漲四五.三%。今年中國政府宣布全年CPI上揚四.八%,○七年中國全年CPI已上升五%,中國中央去年三月起即將打擊通膨列為第一要務,但是這一年來收效十分有限。去年香港全年CPI漲幅達六.三%,新加坡漲幅也達六.五%,台灣只有一.八%,不過躉售物價指數(WPI)卻達六.五%,顯然進口物價上揚的成本推動才是物價上漲的源頭,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普遍現象。

 
讓全民共同承擔物價上揚的衝擊

從管制物價的角度來看,如果小麥、棉花、黃豆、玉米,或是稻米因為天災人禍造成的歉收,產生的價格短期上漲,政府可以採用調控的手段,在庫存部位去做調節。

但假如這是長期價格上揚現象,政府必須尊重市場機制,把管制的那隻手拿開,並且很誠懇地告知民眾,全球物價上漲的情況,讓全民與政府共同承擔物價上揚帶來的衝擊。

第二個行動是,盡量讓物價隨國際行情起落,政府只要注意異常價格波動即可,但政府也要重視對弱勢族群的照顧。例如,油價如果接近與國際市場格同步,此時開大車的人必須付出較多的費用;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考慮對乘坐大眾捷運系統的民眾予以補貼,也就是把一年二千億元的損失堵住了,回頭可以照顧公車族或其他大眾捷運系統。像是宣布乘坐公車免費等機制,讓民眾感受到對弱勢民眾的照顧,讓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化。

 
管制物價 將帶來更嚴重的通膨

目前全球在面對高物價衝擊的時代,採取管制的國家,面對通膨抵抗力相對轉弱,反而是充分反映物價的國度,CPI上漲的力道比較輕微。像美國CPI長期在二%以下,只有在去年第四季才衝上三.四%,歐洲也大多維持在三%左右的水準,但是中國已上升到八.七%,越南更達一五.二%。管制物價的國家破壞了價格機制,扭曲了資源配置,通常都帶來更嚴重的通膨。

現在台灣恐怕必須面對長期管制的油、電價格鬆綁,民進黨政府再怎麼管制,也不會持續到五二○以後,馬蕭新政府必須承接這個爛攤子,這是人為扭曲造成社會的陣痛。

管制物價的人以為是在照顧老百姓,最後才發現對社會國家帶來更大的傷害,這是管制的代價,全民必須共同承擔,馬蕭團隊如何面對扁政府送來的這項「大禮」,請接招!
 

延伸閱讀

川普該對中國提的交易
川普該對中國提的交易

2024-11-27

氣候行動必須超越政治
氣候行動必須超越政治

2024-11-20

馬斯克的兩兆財政幻想
馬斯克的兩兆財政幻想

2024-12-04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發聲  反思科技億萬富翁影響力 艾塞默魯:財富不能衡量智慧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發聲 反思科技億萬富翁影響力 艾塞默魯:財富不能衡量智慧

2024-10-25

美國民主制度的興衰
美國民主制度的興衰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