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在五月二十日即將就任總統大位,這是台灣又一次新的開始,但,是不是好的開始,目前無人能夠論斷。本刊特約知名評論家楊憲宏,就馬英九時代,提出他的觀點,以饗讀者。
人民所創造的新時代,從三月二十三日起就考驗著人民。從現在起,到總統交接五月二十日止是個關鍵期。五月二十日起一年,又是另一個臨界。
台灣人何其有幸,經過了二○○○年的第一次政黨輪替,而且在八年之後,二○○八年有了第二次政黨輪替。這是一個民主國家進化的必經之路,可是能不能做到「民主鞏固」,這真是重大的考驗。
一黨獨大如何保持民主常規
對新總統來說,他的責任最重大,第二次政黨輪替,在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上,更是嚴厲考驗。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在第二次政黨輪替之後,產生了重大的民主退步,甚至重回專制體制。民主成了一場遊戲一場夢,有些人對於曾經專制統治台灣的國民黨再度拿回執政權,並且以「全面執政」惟一大黨的姿態回來,都感到十分憂慮,台灣會不會也走向民主退步的路。
這是馬英九的第一個最主要的考驗。如何在一黨獨大的狀況下,保持民主、法治的常規,答案其實十分簡單,他必須用非國民黨的人士擔任行政院長。而且他的內閣人事,國民黨的人士不可以超過半數。
也就是說,他如果不能進行「內部制衡」,則一黨專政一定成為他的執政惡夢。
馬英九也不應該出席任何國民黨的集會,更不用說「中常會」。頂多他就是個「貴賓」,他必須自動停權。在某種形式上,他與國民黨之間必須保持一個距離,也就是馬英九是馬英九,國民黨是國民黨。這種自我節制,在馬英九與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之間,一定要形成默契。
與國民黨切割是當務之急,現在如果不弄好分際,那麼未來,馬英九將不斷地為國民黨,特別是立法院黨團的犯錯來道歉或背黑鍋。一個「不沾鍋」的總統馬英九,其實是必要的。
面對被民進黨意識形態風暴「整頓」過之後的政府,馬英九一定不能「反其道而行」。像已被改名的「自由廣場」,重新正名回「大中至正」,是一定不可以做的事情。這件事情還真是頭痛,還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所以更不應該有任何動作。至少一年內不應該有行動,即使是想,也不該想。
馬應與極端主義劃清界線
特別是在五二○之前,仍是民進黨執政的時間,這一類的問題應保持沉默,避免刺激泛綠群眾,或讓民進黨中間的激進派有機可乘。
民進黨執政八年最大的失敗是,在政績乏善可陳之下,竟然讓「極端主義」抬頭,甚至成了民進黨的主流,這些「極端主義」綁架了黨機器、國家名器,甚至於總統大選期間,這些極端主義都躍上台面,最後導致整個政治團隊離心離德,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
馬英九當總統之後,應該注意的是,他同樣要與這些「極端主義」劃清界線。所謂「極端主義」並不是有什麼政治信仰,所以他們在民進黨執政時可以是「深綠」,到了國民黨,他們可以跨越中線成了「深藍」。馬英九不能因為要「和解共生」,而刻意去接近某些在選舉期間特別狠毒批判他的「極端主義」者。從三月二十二日之後,在媒體上仍然可見綠營中的某些「極端主義」者用放話或用各種批評來表態,他們期待著馬英九可以「和解共生」,馬英九萬萬不可幹這種「鄉愿」的事。
在勝選記者會上,馬英九表達了他對謝長廷的敬意。這是必要的,他甚至表達未來他會擇期與陳水扁、李登輝、謝長廷等人會面,這也是基於政治和諧的必然之旅。可是,不能師出無名,這些見面,都必須有「需求導向」,而不是為了會面而會面。不能不小心掉入了現在泛綠陣營的權力鬥爭。也就是說,馬英九要在有足夠的正當性情形下才去見面,並且要讓見面產生社會力的正面效果,如果做不到,則寧可不要見面。
除此之外,馬英九也不要因為某些人支持了對方,而特別見面,以示「寬大」。這是很無聊的舉動,比如說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選前大力表態支持謝長廷,還對馬英九進行「族群批評」。如果選後,馬英九為了顯示「寬大」而去與李遠哲會面,這種「寬大」極為廉價,而且也容易落入是非爭議。
二○○○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之後,曾經用類似的動作表示「寬大」,並且自詡為「全民總統」,其結果是讓人民感覺肉麻、無聊,自毀總統國家名器。
所謂的和解,是要向環保、勞工、婦女、弱勢族群和解,因為國民黨曾經是個「權貴政黨」,只為富人服務;共生是要與人民的痛苦共生,國民黨上次失去政權就是因為「不知民間疾苦」。馬英九有能力創造一個新時代、新機會,可是不見得有能力經營這個新時代、新機會。雖說「馬,上就好了」是一句動人的選戰口號,口號畢竟是口號。「可以馬上打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恐怕才是最真實的逆耳忠言。
在勝選記者會上,馬英九表達了他對謝長廷的敬意。這是必要的,他甚至表達未來他會擇期與陳水扁、李登輝、謝長廷等人會面,這也是基於政治和諧的必然之旅。可是,不能師出無名,這些見面,都必須有「需求導向」,而不是為了會面而會面。不能不小心掉入了現在泛綠陣營的權力鬥爭。也就是說,馬英九要在有足夠的正當性情形下才去見面,並且要讓見面產生社會力的正面效果,如果做不到,則寧可不要見面。
除此之外,馬英九也不要因為某些人支持了對方,而特別見面,以示「寬大」。這是很無聊的舉動,比如說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選前大力表態支持謝長廷,還對馬英九進行「族群批評」。如果選後,馬英九為了顯示「寬大」而去與李遠哲會面,這種「寬大」極為廉價,而且也容易落入是非爭議。
二○○○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之後,曾經用類似的動作表示「寬大」,並且自詡為「全民總統」,其結果是讓人民感覺肉麻、無聊,自毀總統國家名器。
所謂的和解,是要向環保、勞工、婦女、弱勢族群和解,因為國民黨曾經是個「權貴政黨」,只為富人服務;共生是要與人民的痛苦共生,國民黨上次失去政權就是因為「不知民間疾苦」。馬英九有能力創造一個新時代、新機會,可是不見得有能力經營這個新時代、新機會。雖說「馬,上就好了」是一句動人的選戰口號,口號畢竟是口號。「可以馬上打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恐怕才是最真實的逆耳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