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有一個夢,就是選上總統後,二○一二年兩岸能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不獨,中國不武,時間點之所以定在二○一二年以前,是因為胡錦濤任期到二○一二年,屆時胡的保證依然有效。
馬英九聽了,若有所思點點頭,慢條斯理地表示,「我完全可以接受。」他說,「沒有人喜歡生活在刀尖、槍尖,甚至是飛彈下!」隔天他在倫敦政經學院演說時,宣示國民黨倘若於二○○八年重新執政,將與對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下展開政治對話、協商出可行的和平協議,但這個主張後來被國民黨登的「台獨選項」廣告爭議所淹沒,直到馬英九今年三月訪問美國,提出「五不∕五要」,他的兩岸政策才進入穩定期。
和平協議是馬英九最大目標
馬英九在五要(Five Do's)中明確提出三十年至五十年和平協議,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正式終結兩岸敵對狀態等,具體解決兩岸僵局;可以勾勒出馬若當選總統,最渴望的歷史成就就是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這個思考在馬英九心中,從來沒有缺席過。以前他只是台北市長,還沒有被視為國民黨領導人,外界都在關注連戰的兩岸政策。
去年連戰赴中國破冰之旅,在和中共最高領導人胡錦濤簽署「連胡公報」時,文字上首次出現「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
連胡公報五點共識中,最吸引馬英九注意的,就是「和平協議」的部分。馬英九在四月初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時,已首次將和平協議列為他的政見;六月一日國民黨中常會上,馬英九明確說出,在對等、尊嚴前提下,以「不獨不武」為原則,促進兩岸和平協議。可以這麼說,「不獨不武」是馬英九去年就確立的基本政策。
今年十月十九日,馬英九接受美國財經新聞通訊社彭博社專訪之時,他更進一步提出「不獨不武」的時間表。這已經是馬英九第三度提出,如果國民黨贏得總統大選,將與北京協商兩岸和平協議,時間點定在二○一二年以前,並將以「台灣不獨立交換北京不動武」的承諾來保障台灣安全。
按馬英九的推算,如果國民黨在二○○八年重新執政,兩岸重啟談判,根據連胡公報,簽署兩岸協議。時間點之所以定在二○一二年以前,是因為胡錦濤任期到二○一二年,屆時胡的保證依然有效,而胡馬兩人也將因此有機會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其實今年三月二十三日,馬英九在美國華府與副國務卿佐立克會晤時就正式向美提出,國民黨如果執政,要與中共簽署和平協議,促兩岸同成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而「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這個詞彙就是佐立克發明的,做為美中關係定調基礎,對馬如此表示當然歡迎。
在馬英九的心中,所謂統獨,不過是政治主張的兩種光譜,現實狀況要在短期間內實踐的可能性極低;對台灣來說,維持現狀是最好、最安全的選擇,具體的方法就是兩岸達成和平協議,類似前美國國安會資深顧問李侃如(Kenneth Liberthal)提出的「中程協議」。
但是馬英九的「夢想」,在今年四月三日當面被陳水扁總統吐槽,陳總統揶揄,包括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前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史坦伯格都反對李侃如的「中程協議」,柯林頓訪台時還當面說:「台灣應該做自己,中國絕對不可靠!」誰能保證三十年、五十年的和平協議簽下去,就真的不會改變?
缺乏互信是協議的最大障礙
馬英九也只有反譏陳水扁總統說,「不可靠的例子台灣也滿多的,有的人講的話也不算數!」馬英九強調,和平協議簽署完成後,如果對岸不遵守,協議就不存在,最多就是回到現在的情況。
但是陳總統的質疑確實反映台灣內部不少人的想法。如果兩岸簽署三十年和平協議,談判過程中對岸要求將三十年縮短為二十年,台灣接不接受?
就算都沒問題,三十年期滿之後,雙方政經情況仍然差距過大時,下一步要怎麼走?是繼續延長和平協議期限嗎?這將是馬英九未來推動兩岸和平協議時,所無法迴避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