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的上海,街頭滿是腳踏車,轎車才剛開始多起來。優閒的人們,吃完晚飯,捲起褲管,搬張板凳坐在自家的巷弄口,看著《新民晚報》上的城市新聞。
就在這一年,楊懷定因故被迫下崗。但這樣的人生轉折,讓楊懷定後來成了家喻戶曉的股手大作手。
也就在楊百萬失業的同一年,懷著忐忑情緒從台中西進的魏家四兄弟,在魏家老大魏應州的帶領下,開始了他們在中國征戰發跡的歷史。
從油脂起家,賣過蛋酥捲,最後趕在統一在北京昌平生產方便麵之前,臨時起意搶先生產,自此一路走來,頂新集團靠著康師傅的品牌,打響了大江南北,同時也成了多數台商羨慕學習的標竿企業。
同樣的傳奇,在中國,不管是台商、港商、外商……還有很多。本期的封面故事(紅色機會),談的就是這些在中國成功的淘金客傳奇。
先行而成功掌握著大機會的台商,在前頭印著清楚的足跡。康師傅魏應州用他三次起伏的磨難,對著後進者說,「打天下」的觀念不足以應對當前的中國市場,「治天下」才是當下的正道。
最精采的談話,莫過於楊百萬言簡意賅的告訴有志於中國股市的投資人,未來中國還有兩次大機會,一是A、B股合併;還有一次是台商企業上市。
無論是魏應州還是楊百萬,他們都指點了未來的中國大商機。這是百年一遇的機會,身處其間的商人都知道,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聰明的台商慢慢學會,不必硬著去和全球最強的企業一起競爭搶食肥肉,而應該切進一塊少人經營,卻能喝到鮮美肉湯的利基領域。
這就是以上駟之力,搏中國市場的下駟。創造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勝利自然屬於強者。這樣的智慧,久居中國的台商,自然可以心領神會。掌握這樣的精髓,自然就能拿下遍布大陸的紅色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