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時局,島民鬱悶心懷浮滿台灣南北天空,時空像極了二次大戰期間(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五),英倫三島島民——人心為逃離戰爭及政治紛擾的恐懼與折磨,藉由歷史的寄情尋回心靈陽光的溫暖特別強烈。歷史曾記下的才珍貴,而當下未求證及未來假設的,都不應成為島民爭辯的內容,從陽光面思考欣喜,也是一種面對人生、面對挫折的真態度。
台商以五十年歷史走出了中國晉商五百年風雲內容,鑽縫隙找機會,不斷移動,是主要勝出內容。歷史學家余英時在《發現台灣》序文中有相當精采的歷史陳述:從中國史長程看,三百多年來,台灣一直扮演著海洋中國的尖端角色……,台灣進入中國政治史的長流,始於鄭成功(一六二四至一六六二)時建立的明鄭王朝;然而,鄭成功的政治憑藉,並不僅僅是武力,而是精準地拿捏了十六世紀以來新的歷史動力——海上貿易,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兩代,當時壟斷了整個中國海上貿易,而為了保護海上貿易,發展出了堅強的戰艦船隊,開創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全靠海上商業力量建立的政權。
明鄭王朝不僅掃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以貧農子弟登基輕商重農,及清朝以騎兵入關不重海洋發展的內陸取向,明鄭王朝的海洋性格內容,也隨著鄭成功帶領的大批移民入台,傳承奠基了台灣往外延伸的海洋性格基架。三百多年來這樣的血脈,我認為是今天台灣商人能夠在全球作戰奔馳勝出的最大源頭之一。
而源頭之二,則追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福建與廣東沿海偷渡來台的移民空前旺盛,一六六二年鄭成功過世時,漢人五萬,原住民二十萬,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台灣人口已達九十一萬二九二○人,嘉慶十六年(一八一一)台灣人口二百萬人,台灣社會移民的特質,從上述幾個簡單的數字移動增加表露無遺,一個兼具海洋性格與移民特質的台灣,三百多年來展現了不斷調適以因應世界的優質能力,就如同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周慧菁所曾記下令人感動的一段話——歷史像一條河,我們無法挽留逝去的流水,卻可以從河水中看清現在的自己,河流有方向,就因它有源頭,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才曉得要往哪裡去。台灣這樣的特質不同於大陸形態居多的中國,不同於沒有製造業的新加坡及香港(恆生指數三十三家中十三家跟地產投資有關),更不同於內陸性格及德裔後代占七五‧六%的瑞士,當然更不同於民族意識包裝在國家願景下極盡保護私人企業阻絕外商公平競爭的韓國,台灣中小企業多樣百變,自有勝出之路,海上貿易內容就是開拓、移動,從第一線訪談請益優秀企業主中,我並沒有看到台灣在這方面有任何衰敗的現象。「單純任事,心不受搖」應該是投資者此刻飄搖無主的心境中最需要的智慧與勇氣。
《發現台灣》中也提到:台灣的社會價值,的確與傳統中國不太一樣,台灣是一個變動不拘的社會,是一個與天鬥、與人鬥、掙扎求生的環境,台灣的移民萌芽於相當質樸的浪民、遊俠與下層社會滿溢的民眾,幾無儒教的束縛,寧為自由揮灑的內容,從當老闆企圖心全球第一,可為三百多年來的台灣島民特質下了一個最好的注腳。
台灣人「藐視成規」的草莽性格,只認目標不講原則的「闖」勁,發揮出了山不轉路轉伸縮性十足的靈巧性格,我認為這是今天探討台灣經濟成就絕對不能忽視的最重要的一個核心價值;我不認為東北亞及東南亞諸國,有任何一個國家具備了台灣這樣的特質。台灣經濟的強盛,還有一些曾經讓我們難過但今天卻成為我們台商勝出全球的助力內容——荷蘭人一六二四年入侵台灣,用商業的觀念、數字化的管理,將台灣的生產物資靠天靠地的自給自足,轉化為可交易出口為導向的商業經濟;原就具備的墾荒特質在商化經濟的催化下,台灣快速崛起,十七世紀中期,已經是中國、日本、南洋、歐洲相當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之一,小而靈巧的經濟體,在當時充滿了轉口貿易的智慧,也為台灣在光復近六十年期間,能在資本主義全球商戰的爭逐中,連動國際級的大廠,完全超越了五百年歷史晉商「貨通天下」的內容。
在中國陰影下,台灣從來就沒有一天安寧過,台灣商人有因此轉弱嗎?鴻海郭台銘五十六歲就開創了把全部生產、採購內容都攤開,全球也幾乎沒有企業能夠贏他在IT產業端製造管理的能力;廣達林百里也以五十七歲開創了毛利率一○%以下,筆記型電腦生產全球無敵的超強供應鏈內容;宏碁施振榮歷經品牌開創艱辛,也擠進了全球PC品牌價值的前四名……,他們從小的成長過程,哪一天台灣不在中國的威脅之下?台灣島民的奮進、耐勞、剛毅,及內心深藏著「辛苦流汗獲得的金錢報酬才代表尊貴」優質內容,我認為迄今從未消失過。產業、社會各有變遷,不足為懼,該認清的是,移民社會的弱勢族群不能怨,必須自己認知連動移民的特質——移動,移動地方並不只限於台灣。
這就是墾荒精神,也是當今觀察美國大學生在延續美國精神最重要的一個堅強堡壘,美國西部開拓歷史中的墾荒精神幾乎從來沒有在美國大學生中消失過,只要台灣這樣特質能繼續昂揚保持,其他的憂慮與探討,我認為都是附加說辭,不足為憂,讀者以為呢?就製造產業而論,產業大循環走的是少樣多量,著重製造成本,次循環走的是少量多樣,著重生產技術。當全球股市本益比都往下修中,代表了產業大循環的興奮不再及次循環產業的快速崛起,而這正是台灣五十年產業發展中最強的(少樣多量內容是直接人力大於間接人力,毛利率常低於二○%以下,易受外力影響。少量多樣內容是間接人力大於直接人力,毛利率常高於三○%以上,自主性高。直接人力是第一線作業員工,間接人力是後勤支援人力),不需要為台灣企業發展惆悵。
被日本人稱為「南方之翼」的台灣,當下台商在全球正以通行距離十九公里、兩小時交貨的供應鏈內容,快速移動在各個生產基地,而從中國生產基地正加速移往越南、印度的作業,也同樣在具海洋性格及移民特質的台商中翻動。豎耳的兔子與爬樹的靈猴揮灑出的機靈,是台灣特有的內容,這樣會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