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大的不安,除了心理上的徨惑,與生理上的體能變差外,最實質的問題,應該是來自於經濟的壓力。因此,如何有餘裕的應付房貸、子女的教育費、退休準備,是中年不敗的最重要條件。
四十歲以前,小孩大都還在國高中階段,一旦進入四十歲,就立即面臨小孩上大學,平均一個大學生的教育、生活費,一年至少二十萬元,如果家裡同時有兩個小孩上大學,那壓力就很可怕。雖然現在普遍晚婚,那意味著孩子教育基金的壓力比較晚出現,但不準備,到時恐怕難以負荷。
未雨綢繆──準備「生涯轉變」開銷
中年人所面對的財富危機,以支出面來看,包括子女教育、退休及還房貸,收入則有薪資零成長、失業、減薪、或想轉業等問題。這時不妨先檢視自己能使用的錢,算算自己的收入後,扣除子女教育費用、退休準備金和房貸,就可約略算出可動用資金。林鴻鈞認為,五十歲以上,債券部分最好占可用資金的一半以上,而三十五歲時,債券占三成左右,畢竟股票的波動太大,年紀愈大操作手法愈保守愈好。
此時,也可能面臨失業轉業危機,因此建議要準備「生涯轉變」的必要開銷,例如學習新技能的費用,也要有能調整情緒的開銷,這些錢建議放在活存,可隨時提領。至於短期目標,像是每年要出國一趟,可放定存,而長期目標,則可買平衡式基金。
如果真的完全不知從何挑選標的,不會作投資,也不願挪用時間作研究的話,林鴻鈞建議,那就強迫自己儲蓄,想辦法先把房貸還掉,之後恐怕才有準備退休的空間。
購買保險──利率高時下手
日盛財富管理處協理許耀旂說,保險是最基本的理財,他幫家人買了基本壽險、防癌險及醫療險,每人每年平均近三萬元,一家六口就十八萬,當然有壓力。
買保險,許耀旂有個簡單的原則,利率高的時承保最好,像他兩個小孩,同樣的保單,當利率高低點不同時,所付的保費居然差到每年一萬元。另外他認為,在醫療住院險的給付費用上,要同時買「實支實付」及「固定日給付」,因為一種可對抗通膨,另一種對抗緊縮,總之要勤作功課,不要只聽業務員說而落入保險迷思。
另外,為能在三年後買房子,及子女的教育費用,許耀旂作了資產配置,除買保險外,他找到三檔基金,定期不定額地扣款,平均每月一萬元,開一個小孩子的戶頭,基金費用由母親的戶頭作扣款,再每月贈與小孩,可以達到強迫存款及節稅的雙重效果。
當然,他也有小部分資金購買股票及期貨,不過比例很低,許耀旂不急著現在買屋,因為只要一買,房貸壓力就來,他希望要存夠自備款的六至七成後才買,房貸壓力才會減輕,沒有房貸時,資產累積也較快。
日盛投信董事長蘇英孝則對中年人想買房的人建議說,其實房子是動產,不是不動產,買高賣低的風險還是存在,因此要量力而為,不要每天揹著上千萬房屋貸款上班。
至於房屋貸款的償還方式,蘇英孝也有一套自己的省錢公式。蘇英孝建議不要慣性的用長貸二十年、本息一起償還的方式還錢,以二百萬房貸為例,每月攤還二萬,二十年就要給銀行四百八十萬,算起來非常不划算。蘇英孝建議,應該和銀行談只還息不還本的方式,把剩下來的錢存起來,再一次性還一大筆錢,這樣還清房貸比較快,也會比較有利。
蘇英孝並提醒大家說,中年人不要因為頭銜高子、收入增加了就有大頭病、不知節制物慾。他有個朋友,年輕時開名車,住豪宅,但手邊幾乎沒有什麼儲蓄,而且一直揹負沉重的貸款,臨到中年,所有的壓力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