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是台灣電視速食文化的產物。最近在總統大選前後,名嘴於電視談話性節目呼風喚兩,激發群眾熱情,為選戰及選後社會紛擾增添許多柴火,難怪有些洋記者報導這次大選,導言即從名嘴參與的政論節目現場描繪切入。
可以說,處於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台灣人,面對爆炸的資訊、綠藍分明的政治情勢、多空每日交戰的股市行情,乃至於變化多端的人生名利婚姻,正迷津的許多人需要各種指南,電視名嘴於是應運而生。
如果有人仔細觀察談話性節目的名嘴現象,一定可以發現這種傳播界聞人,性別男女不拘,生理上共同的特徵是話多嘴快、伶牙俐齒,唇若槍而舌有毒,如果再加上膽子大,臉皮也夠厚,更能通吃各電視台而財源廣進,甚至在政壇取得相當的影響力。
名嘴幾乎也是萬事通。尋常人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名嘴卻是萬事通才,聞道總比別人快一步。尤其是新聞界出身的名嘴,天文地理皆在其專業之內,無事不敢論斷;即或碰巧逢真正專家在場,名嘴亦總能天馬行空,反正在談話性節目,吹牛不打草稿、瞎掰不必負責,已成風氣。
名嘴出歪理,也是普遍現象。名嘴之有其名,原因之一乃尋常人所不能推論之理,名嘴敢於推之。於是,從「連宋得票數加廢票數多於陳呂得票數」,名嘴可推斷「社會上反陳呂者比較多」的結論。除了歪理,名嘴常有「合理懷疑」名言,但節目上多了,加上意識形態作祟,有時不免連不合理懷疑也大行其道,甚至先有罪名再找證據。不合理懷疑既多,攻訐他人的謠言、自創的讕言遂見怪不怪;選後總統府前「人造雨」的笑話亦出自名嘴,足見好作歪理已然走火入魔。
名嘴之成名、浮濫,甚至成為公害,有時其實是觀眾對名嘴期待過度。有如法國已故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所說,一般人在緊迫時間中不能思考,談話性節目應找有研究、不出名的人發言。惟實務上電視求快,乃只能讓所謂「才思敏捷者」(fast-thinkers)上陣,但這種人充其量也只能提供廣為各方接受的成見,一種事先設想或消心的文化速食。
正由於只重速食文化,台灣電視一直未能出現美國ABC《夜線》或CNN《火線》之類似論壇節目。台灣有的,是名嘴老面孔不斷重視遊走各台的封閉性假辯論,或者由主持人決定發言權而各色名嘴形式上平衡的偽裝真辯論。閱聽大眾既無以在事實真相之上做理性思辨,反而在名嘴的口水及加油添醋中激情四起,最終弄得勞民(有如這次選後社會紛擾)傷財(有如股民為「老師」所誤),乃必然後果。然而,台灣還要讓名嘴繼續橫行嗎?這應是選後電視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