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國民黨四年前失去中央政權,現在又可能搞丟最大在野黨的地位,中壯代政客莫不心急如焚,在連戰先一步被「鞏固」、黨內檢討機制未能啟動下,大家祇能自力救濟。
眼見國民黨四年前失去中央政權,現在又可能搞丟最大在野黨的地位,中壯代政客莫不心急如焚,在連戰先一步被「鞏固」、黨內檢討機制未能啟動下,大家祇能自力救濟,前組發會主任陳健治等挑明要秘書長林豐正負責下台,卻被視為「逼宮」、「搶位子」;北市立委陳學聖要求改革反省,則被罵「吳三桂」;前政策會執行長洪玉欽建議改名為「台灣國民黨」,黨國大老李煥、梁肅戎等則期期以為不可;中常委許舒博幾度要求連戰下鄉,始終未獲回應。
國民黨現在前景堪憂,掌權者並非視而不見,卻是顧盼兩茫茫,這才是真正的危機所在。
黨務改組換湯不換藥
國民黨組織即使幾經「改造」,一直沒有脫離列寧式政黨的決策模式。連戰在兩千年大選後入主國民黨,雖未見強勢領導,但因機制使然,大權仍舊集中於黨主席—秘書長的傳統權力核心。連戰從政迄今以「授權」見長,因此,林豐正何以成為陳健治口中第一個應該為敗選負責下台的人,即可獲得合理解答。
四年前李登輝決志離棄黨主席職務,連戰立即組成所謂的「改造委員會」,這個名詞是沿襲自大陸敗逃來台後由蔣介石欽點成立的任務編組。蔣介石的改造有槍桿子作後盾,對國民黨來台後逐步控制社會各階層,發揮極大效用;連戰的改造,一來沒有槍桿子,二來連戰剛在總統大選輸得難看,所以整個改造過程未見澈底,僅僅把原來十二個半(政策會本部可稱為半個工作會)的工作會層級簡併為政策、組發、文傳、行政管理四大委員會,裁減若干黨工,便應卯了事,一位智庫人士私下表示,「連戰自己以為這樣就是改革」。
組織調整後,國民黨在原有主席─秘書長─工作會主任的傳統層級中,又多了四個大主委,組發會吸納以前的組工會、社工會、青工會、婦工會、海工會,文工會吃掉黨史會等單位成了文傳會,行管會就是以前的秘書處加上投管會、財委會,曾經在威權體制下權傾一時的大陸工作會則被併入政策會。原來的工作會主任則形同被降調為「總幹事」,從此矮人一截。
連戰有改變國民黨的傳統用人習慣嗎?連系人馬趙守博是新組織架構中的第一位組發會主委,在凍省後,趙守博曾短暫擔任台灣省主席,陳水扁組織新政府後,趙守博當然未獲續任,便在就任組發會主委後,把省主席的紀念品及私人擺設用卡車載到國民黨中央黨部,當時蔚為奇觀,令黨工印象深刻的是那面玉製的大匾,特別顯眼。
體制外掌權所在多有
趙守博和林豐正都是連內閣的要角,一個是秘書長及內政部長、一個是交通部長及內政部長,論關係,趙守博猶深一層,因此,林趙心結迭有所聞。黨中央不時傳聞,趙守博跳過林豐正直接向連戰越級報告,讓林豐正老大不爽。
三年前的立委選舉,趙守博提名策略失當,國民黨從一百二十席腰斬成六十八席,是繼兩千年大敗後又一嚴重挫折。那次挫敗該由誰負責?連戰率先被「鞏固領導中心」,陳水扁總統還有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都異口同聲地穩住連戰的領導地位,林豐正因禍得福,在提名作業上未見主導權,所以後來也沒事,趙守博成了眾矢之的,不情願地離開組發會。不過,連戰還是十分重情義地讓趙守博擔任中廣公司董事長迄今。
陳健治之後接掌組發會的丁守中也是徹頭徹尾的連系人馬,他競選立委連任失利,是台北北區的「落選頭」,連戰卻拉拔這位敗將擔任黨內最重要的轎夫,令許多立委不服。更詭異的是,連戰還欽點丁守中同選區的對頭蔡正元為文傳會主委,構成總統大選的應戰布局。丁守中私下不諱言,他所以會落選,有部分原因是一位姓名中有草字頭的同黨選將在最後一刻發假配票單及催票函。
組織及文宣是選戰的兩大犄角,丁蔡兩人的貌合神離,難免令黨內人士擔憂總統大選時的戰力能否充分發揮。連戰用丁倒還有人脈可循,用蔡則令人費解;了解內情人士透露,蔡正元的出線應與前總統府資政徐立德有關,徐立德與投顧界關係密切,而蔡正元曾為投顧業者。
事實上,國民黨還有一位能夠影響連戰的要角,那就是黨校國發院(前身是革實院)院長關中。關中人稱「二爺」,這個稱號從他擔任青輔會副主委時期便流傳下來,至於誰是那位「大爺」呢?就是當時的青輔會主委連戰。關中為兄弟兩肋插刀,四年前不僅辭去考試院副院長職位,曾任國民黨副秘書長及組工會主任的他,在黨內也一度成立國發院系的文宣及組織系統,被暗地批評政出多門及資源浪費。
這樣的封建傳統,讓國民黨雖有完備組織及嚴明紀律,卻往往大開方便之門,讓體制外的人或組織掌握權柄,蔣經國時代有王昇的劉少康辦公室,李登輝時代有各種任務編組的智庫,連戰時期則有徐立德、陳文茜及胡忠信等政治顧問,都是黨內人士不敢輕言開罪的對象。
改用客卿變成四不像
大量運用客卿是這次國民黨參與二○○四年總統大選的特點之一,尤其是曾為民進黨人的陳文茜、許信良、朱高正等人對於連戰的決策頗具影響力。回顧過去這一年,國民黨是打了一場不像國民黨的選戰,卻也不是民進黨主流的戰法。一位民進黨極高層人士說,國民黨雖然學到以敵為師,但是他們學習的對象卻是離開民進黨主流的人,如何打贏民進黨?
儘管以陳健治為首的這波黨內檢討聲浪,暫被連戰用司法驗票有信心翻盤的說法壓制住,但是運用客卿的策略是否得當,則是黨內普遍議論中。平心而論,陳文茜現象的存在是國民黨官僚文化的陋習使然,是決策者玩弄權力把戲的結果,最該承擔一切後果的還是那位引狼入室並且言聽計從的掌權者。
唯今之計,祇有國民黨決策機制改成由下而上的民主模式,讓掌權者不致於以私害公,才可避免和陳文茜現象類似的狀況不斷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