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意人像蟑螂一樣,致命的戰爭嚇不走,昏庸的政府害不死,區區的肺炎焉能阻撓生意人旺盛的賺錢意志?
正牌的證券研究分析人員,普遍看壞五、六月的業績。航空、飯店等旅遊相關產業鐵定很慘;以外銷為主的電子業,被認為補庫存的訂單結束後缺乏新機種訂單的挹注,恐怕業績也不理想。
根據這些專家的說法,代工市場的供應鏈因為 SARS 而出現缺口,缺口發生在最上游的新產品認證。台灣這些 ODM 的廠商,新產品出來之後,要請客戶到工廠認證。不論原廠的台灣,還是生產基地的大陸,現在都是疫區。
所有處理疫情的標準作業程序都說:不可以隨便到疫區去!就算採購人員有這膽識,但是負責任的企業,不會放任員工進行這種高風險的旅行。所以,舊訂單出完之後,新機種未經認證,無法銜接上來,淡季將比以前更淡。
這是事實。不只廠商如此,連寫這些報告的人,也受到同等待遇。他們不能到大陸看公司,也不能去歐、美客戶處作巡迴說明會,推銷股票。在這樣的環境下,上個月的外銷接單幾近停滯的狀況,就很容易理解。
先跳開這個議題,回想四年前的九二一地震。半導體產業集中在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有很高的系統風險,許多身在矽谷的設計商客戶,都謀求分散風險之道,導致新加坡的特許,甚至大陸廠商,都覺得有機可乘。
四年過去了,台灣還是執晶圓代工這個產業之牛耳。顯然台灣在這個產業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即使把系統風險這個因素放進來考量,基於市場競爭,這些客戶還是回到台積電與聯電,絕對不是他們愛上張忠謀或曹興誠,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面對其他對手的競爭。
因為 SARS 疫情,商業行為受到各種主動或被動的封鎖限制,但是商人求生存的動力沒有被限制。仁寶在四月就說,客人不來,那我們去!搭配視訊會議,生意一樣可以做。台灣這些企業,可不會被動等政府來教他們如何在危機之下做生意。
另一方面,不只台灣的李明亮在說「大家可以正常生活」,原本接近封城的上海,也開始接受台灣與北京的客人到訪。種種跡象顯示,被壓抑兩個月的商業行為,已經蠢蠢欲動了。試想,如果戴爾推新機種了,HP跟IBM可以因為不敢去大陸驗貨,就在旁邊等死嗎?再對比九二一地震的經驗,市場的競爭,會把購買者帶回最具競爭力的供應商。似乎,就不用為短暫的停滯而擔心了。
看著這麼多建議保守的研究報告,如果券商都不叫人買股票,不禁有另一個疑問:那,這段時間,累積一千億元的外資買單是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