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卡業務吸引近二十家銀行爭相投入龐大的人力與資金,看來似乎是門「很好賺」的生意,但事實不然,才興起一年的這塊市場,已有業者瀕臨推展瓶頸……
現金卡經營策略的第一個迷思,就是一開始要大量擴充卡量才會賺錢?對於這樣的問題,分別到日本取經的三家「日本幫」發卡銀行,包括萬泰、大眾和中華銀行都一致表示,前台不斷往前衝的行銷策略要推出之前,後台的徵審系統要先「顧乎在」,才有可能賺錢。
風險管理、徵信系統移植日本
乍看之下,萬泰銀成功的因素似乎在於廣告量大、行銷人力超乎同業預期,但是,沒有其他策略的搭配,衝到的業績也只會徒增銀行呆帳負擔罷了。萬泰銀行董事、協理暨業務處經理施坤良表示,萬泰搬出大批行銷人員之前,早已取得在日本享有盛名、經驗豐富的 Access 株式會社助陣,其中的靈魂人物小林先生,也被延攬為萬泰顧問,防止被其他同業抄襲。風險管理和徵信系統的 know-how 和設備都設置妥當之後,萬泰才敢號召人員投入行銷行列,因此,即使推卡三年半、放款量超過五百億元,目前的逾放卻不到二%,如此後續的衝卡動作才無後顧之憂。
同樣到 Access 拜訪的中華銀消金副理王令僑,抱持著「風險是可以透過系統控管」的信念,在日本找到了一批人,他們自動辭職並組成了新的一家公司( FIE, Financial Information Engineer )來幫王令僑,提供中華銀後台系統的支撐力量。
大眾銀行的做法,則是「請佛請到家中來」,乾脆將發卡審核和核貸金額的程序,以及壞帳的後續處理,交給日本 Promise 公司。 若出現壞帳時,Promise 依照契約將壞帳本金的部分買下,大眾銀可避免這部分的風險。
授信主管換腦袋──真人服務比貸款機好
第二個迷思是許多推行現金卡業務的銀行,分行下的主管都認為無擔保的放款風險太大,所以應該嚴格訂定審查條件,但是,這樣一來就失去了現金卡的精神,自然也無法打入正確的市場。萬泰銀行認為,放款當然會有風險,但是會為了三、五萬元或幾百元利息費用倒帳的顧客實在很少。而中華銀的做法,是先將主管抓去「換腦袋」,讓他們接受現金卡新的授信原則和風險控管方式,業務才推動得下去。大眾銀行亦放棄了過去門檻高、放款金額大的做法,引進日本正確的小額、多客戶的想法,深入計程車司機、主婦和工人等中產階級的消費者群。
第三個迷思,即是商戰中常見的削價競爭最有用?根據第一銀行對市場調查的結果顯示,現金卡消費者用於急用周轉最多,對利率的關切不若信用卡使用者,速度才是關鍵。從數字可看出,主打前幾個月利率九‧九%的泛亞銀和花旗,在推出低價策略後,動用餘額反而負成長,而一直將利率定在一八‧二五%的萬泰銀行,去年下半年的業績卻還不斷成長,甚至比上半年還好。
最後,在引進日本做法時,台灣的民情還是必須考慮進去。日本人視借款為畏途,是因為向人低聲下氣感到丟臉,所以自動貸款機才會蔚為風潮。但是台灣的民情不同,大家講究的是「急用」、「方便」,無人服務的機器使用不便,反而易造成困擾。因此,台新和誠泰買了兩部自動貸款機之後便收手,中信銀在推出貸款機一陣子之後,也打算拿出發信用卡的看家本領,於二月推出由真人服務的現金卡。看來在激戰中,業者愈來愈能體會服務的本質了,對消費者而言,也算是一項享受服務品質的利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