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十月,國際投機客索羅斯繼掀起東南亞金融風暴後,利用旗下的老虎基金放空港股、港幣、期指,引爆香港金融風暴;九八年八月十四日,香港政府決定護盤,首度跳出來直接與索羅斯搏鬥;八月二十八日,砸下高達一千一百八十多億港元的香港政府,終於讓索羅斯棄守,恢復香港金融市場的平靜。
仿效 ETF──政府基金退出市場有方法
九九年十一月,盈富基金發行一百億港元,在港府大力推銷下,港人認購踴躍,最後發行額度提高至三百三十三億港元,股東人數高達十八萬人,創下當時掛牌公司的最高紀錄,自此,香港盈富基金的模式,成了亞洲國家的股市護盤「典範」。
持有大量國營企業股票的中國官方,也同樣有釋股的困擾。中國證監會主席梁定邦不斷大力推銷用「香港模式」, 利用指數基金( ETF )來減少官股的持有,這樣「市場就不會亂」。
比香港護盤更力的台灣,不僅有四大基金,又有國安基金來做為護盤的工具,近兩年股市大跌,國安基金為了護盤,買了不少股票,造成虧損連連,等於拿民脂民膏去救股市,飽受各界質疑。截至今年九月底,國安基金未實現虧損高達五百六十三億元台幣,讓財政部不得不想出對策,以最不影響股市波動的方式釋出股票,財政部長李庸三也曾於立法院表示,未來考慮採用指數型基金來釋出持股,行政院金融改革小組更把 ETF 列為首要目標之一。
既然要幫國安基金「解套」,台灣就先要有可供 ETF、期貨等金融商品連動的指數,因此,證券交易所的台灣五十指數就應運而生。這也是繼九七年證交所推出認股權證五年後,所推出的新金融商品。
台灣五十指數的五十支成分股,是依市值大小及市場流通率篩選得出,以大型權值股為主,其中,台積電與聯電加起來,就占了指數權值比重近二四%,對照國安基金護盤的對象大多也以權值股為主來看,台灣五十指數成分股,應該跟國安基金的持股頗為雷同。 部分證券人士相當贊成國安基金或政府基金,以 ETF 這種不會影響股市波動的方式,做為「退出市場」的機制。
想與 MSCI 抗衡──證交所仍有待努力
這項與英國富時指數公司( ETSE )合作的台灣五十指數,除了為政府基金外,更是證交所董事長陳沖任將近一年來的首度績效展現,只是推出時機卻在股市低迷階段,不像當年認股權證的熱絡,因此上自陳沖、下至全體員工,無不卯足全力當起「推銷員」,四處到券商、銀行、投信、期貨交易所等金融機構促銷這項新商品,並把台灣五十指數視為今年底與明年初的「必勝武器」。
空頭市場走了近兩年,大盤成交量不斷萎縮,今年第三季幾乎都維持在四、五百億元的成交量,讓以收取交易費為生的證券交易所收入銳減,加上券商紛紛要求證交所調降傳輸費,讓原本就「沒有生意可做」的證交所更加痛苦,不得不開發新商品,而推出全球股市流行的「指數」,就是最好的方式。
未來不論指數期貨、指數型基金、指數選擇權、連動式債券等等,都可以此做為追蹤標的,證交所除了可賺取授權金外,也可藉此擴大市場交易,活絡股市,為證交所增加交易費收入。
證交所推出台灣五十指數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讓外資在新加坡期交所與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 MSCI )合推的摩根台股指數外,多一種選擇,並藉此將在新加坡期交所的資金吸引回來,只是,台灣五十指數想要取代相當國際化的新加坡摩台指,似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