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蓮副總統的「南向首航」,歷經波折,終於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見到「有意義的人」,達成預定目標,實為我國外交的重大突破。特別是副總統主動外交出擊,外有北京政府極力打壓,內有在野政治人物及若干新聞媒體冷嘲熱諷,其過程備極艱辛而成果分外可貴,無怪乎公眾給與副總統上任以來最高表現滿意度。
同樣必須正視的是「南向首航」期間所暴露的台灣內部矛盾問題。其一是政黨惡鬥。副總統辛苦拚外交先遭北京政府阻撓,若干反對黨政治人物即幸災樂禍,「破冰不成,造成雪崩」、「度假外交不得動用公費」之類惡言紛紛出籠,反映政治人物狗嘴吐不出象牙,而且言多必失,自暴其短,也凸顯國內政府惡鬥之嚴重。
其二是政治評論的自由與品質顯不相當。有些評論者根據部分事實,大放厥辭,指副總統「誤判情勢、莽撞出訪、自掃顏面」;有的則以意識形態論事,指執政者「穿草鞋辦外交」。事實上,「南向首航」卻是「事先精心規畫、現場臨機應變」。言論自由是民主台灣的特色之一,但是評論必須根據事實,並且是完整的事實。
其三是對待中國態度的失衡。副總統初入雅加達見拒,北京政權尚未發聲,台北即有若干論者嚴辭批判自己的政府,甚至為北京政權的打壓台灣辯解;及「南向首航」終見突破,又唯恐損及台海兩岸關係之穩定。這種場景,在八月初陳水扁總統「一邊一國」發言之後,即曾上演:有些人在北京及華府反應之前,已先出言恫嚇台北金融市場。他們或許不是北京的馬前卒,撻伐台北執政當局的速度及強度卻往往有甚於台海彼岸。
這些台灣內部矛盾的問題,近年隨著民主化過程而日趨尖銳。政黨輪替激化了朝野惡鬥,有如在「南向首航」所顯現的,政黨惡鬥雖已經民調指為台灣最大危機,影響政經穩定,政治人物仍不改爭鬥惡質,在副總統拚外交之際惡言相向,毫無共同對外的識大體風度。尤有甚者,把北京的打壓視為理所當然,不僅不加譴責,反而對自己國家的外交努力極盡挑剔之能事。這些現象反映,台灣如果未能妥善處理內部矛盾,有些人甚至已經逐漸把內部矛盾上綱而變質成為敵我矛盾,卻對真正的敵我矛盾視若無睹。
有如毛澤東在四十五年前所強調,敵我矛盾是要鬥得你死我活,人民內部矛盾卻須以團結為基礎,經由分辨是非及批評的過程,共同追求人民利益。按照民主常規,政黨雖有朝野競爭,亦應講求對國家及人民的基本忠誠;有如美國兩黨在競爭之中,猶常出現兩黨一致的共識,特別是在面對外來敵對勢力挑戰之時更為明顯。
台灣是年輕的民主國家,面對台海彼岸咄咄逼人的敵我矛盾,實應積極分辨並正確處理我們的內部矛盾,在團結的基礎下有效因應嚴厲的外來挑戰。就此而言,美國紐約的僑界今年不分左中右及民國親三黨大整合,為中華民國(台灣)加入聯合國一起努力,值得台灣惡鬥正酣的各方勢力見賢思齊。